两宋时期余干文学家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时期余干文学家浅述

两宋时期余干文学家浅述   [提 要]两宋时期饶州余干出现了众多文学家。有关资料显示,这21位余干文学家的姓字与关系、生平和科举、身份及作品的均具有一定特点。运用孟子“知人论世”方法,分析他们的这些特征,无疑有利于这一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两宋时期;余干;文学家;特点   [作者简介]王胜奇(1982―),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江西南昌 330077)彭小猛(1978―),男,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董 宁(1978―),女,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江西南昌 330004)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南宋诗人交游与文学关系研究”(16WX177)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项目“南宋江西文学家交游研究”(15QN14)   一、引子   两宋时期,江西涌现出众多人才,不仅有著名的政治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胡铨、文天祥等,还有很多闻名的文学家晏殊、曾巩、杨万里、姜夔、刘辰翁等,其中作为千年古邑的饶州余干也可以说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写照,正如夏汉宁先生所说“吴孝宗在《余干县学记》中,还以饶州为例,分析了‘人才之盛’的原因:‘盖饶之为州,壤土肥而养生之物多,其民家富而户羡。蓄百金者不在富人之列。又当宽平无事之际,而天性好善,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饶州这种现象,也可看成宋代江西的缩影。”[1]据青年学者黎青统计,当时余干出现了有据可查的21位文学家,他们分别是“邹希衍、陈峤、都颉、赵善应、章纶、余瀚、赵汝愚、陈文叔、柴中行、柴中守、赵崇宪、饶炎、赵必愿、饶鲁、释正韶、李伯玉、李谨思、李思衍、熊朝、熊瑞、胡定。”[2]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这些文学家的姓名与字号有一定的特点,有的文学家生平详细而有的文学家则生平不详,有的文学家是进士而有的文学家则是道士,有的文学家是亲属关系且形成了文学家族群,有的文学家创作较多而有些文学家则较少。下面笔者试图浅析这些文学家的特点。   二、姓字与关系的特点   在研究以上列举的21位两宋时期余干文学家后,笔者发现两宋时期这21位余干文学家姓氏不一,他们的字号各有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21位文学家中字号不同   在古代社会,人除了名字外,一般又有“字”或“号”,《礼记?曲礼》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这就是说无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能取“字“,取”字“之意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特别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因为只有君王、父母或尊长才能直呼其“名”,正如“君前臣名,父前子名”,并且“字”一般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号”又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云:“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和“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有所不同,“号”最初为自取,称为自号,后来又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为尊号、雅号等。笔者发现,余干这21位文学家或有“字”和“号”,或无“字”和“号”,并且“字”、“号”不同,具体如下:陈文叔,无字号;胡定,无字号;余瀚,无字号;释正韶,字雪屋;柴中行,字与之;柴中守,号蒙堂;陈峤,字景之;都颉,字光远;李谨思,字明道;李思衍,字昌翁、克昌,号两山;饶炎,号竹坡;熊朝,字东采;熊瑞,字西玉,号冕山;章纶,无字号;赵必愿,字立夫;赵崇宪,字履常;李伯玉,字纯甫;饶鲁,字伯舆、仲元,号双峰;赵善应,字伯舆、仲元,号幸庵;赵汝愚,字子直;邹希衍,无字号。   通过上述列表,我们可以发现,李思衍、熊瑞、饶鲁和赵善应4人均有字号,约占总人数的19.05%,并且饶鲁和赵善、李思衍应有2个字;柴中行、陈峤、都颉、李谨思、熊朝、赵必愿、赵崇宪、李伯玉、赵汝愚9人均有字无号,约占总人数的42.86%;释正韶、柴中守、饶炎3人均有无字有号,约占总人数的14.29%;陈文叔、胡定、余瀚、章纶、邹希衍5人均无字号,约占总人数的23.81%。   (二)这21位文学家之间的关系不一,其中有4个文学家族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余干这21位文学家中有4个文学家族,共10人,约占?人数的47.62%,比如柴氏文学家族中的兄弟2人柴中行和柴中守,熊氏文学家族中的兄弟2人熊朝和熊瑞,饶氏文学家族中的父子2人饶炎和饶鲁,赵氏文学家族中的曾祖父赵善应、祖父赵汝愚、儿子赵崇宪和孙子赵必愿4人。其他文学家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料匮乏而难以考证。   三、身份与作品的特点   两宋时期余干这21位文学家的身份有所不同,并且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和保留至今的作品数量也各有差异。为此,笔者大略地列举一些文学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