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山水画符号化浅述
中国山水画符号化浅述
摘 要: 山水画的审美与创作符号化,如何利用这一特征为学习和欣赏服务,如何从其意境、功能、风格、流派及笔墨、诗书画印等诸多方面认识山水的符号化,是文章重点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 山水画 符号化 艺术实践与欣赏
山水画是一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是画家的自我实践与社会认知的融合,是艺术修养与自我修养的完美结合,山水画的审美与创作有着强烈的个性化的东西,每个画家、每个流派、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面貌,同时山水画的方方面面又有着典型的符号化的东西,我们在欣赏与创作实践过程中,要对山水画的符号化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与欣赏。
一、意境
山水画的审美意境具有很强的道家精神,追求自然无为的精神境界,远离尘世的逍遥自在,道家精神的符号化无处不体现在山水画的审美与创作中。薛永年在《关于意境》一文中说:综而观之,中国画家的意境论,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但又要求寓“表现”于描述中,使“意造境生”,达到“拨发人思”的境界。中国文人画家以萧条淡薄、荒寒简远为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明李日华云:“绘事必以微茫惨澹为妙境,非性灵阔澈者未能证入,所谓气韵必在生知。”清代邵梅臣云:“萧条淡泊是画家极不到功夫,极不易的境界,萧条则会笔墨之趣,淡漠则得笔墨之神。”由此可见道家追求的萧条淡漠境界,也就成了山水画的审美的符号化。北宋画家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着,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亩,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所谓不失其本意。”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说:“人不厌拙,只贵神清,景不嫌奇,必求境实。山下宛似经过,即为实境;林间如可步入,始足怡情。无层次而有层次者佳,有层次而无层次者拙。”清代方士庶《天慵庵笔记》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蒼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寄,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辑影之秒。”山水画的境界是自然境界,是人文境界,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也具有强烈的符号化,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之所以称为山水画,体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文化内涵。山水画的构图有平远、深远、高远之分,平远恬淡安静,深远幽深静谧,高远峻拔恢弘,无不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喜好。山石有北方的高大、雄奇、壮阔、坚硬,有南方的舒缓、秀美、灵透。树木有古木参天,寒林崛翘,春柳扶风。有丛林连绵,有疏枝交错,无不留下文人的审美情趣。房屋舍宇,隐于山涧荒坡,或一间茅屋立于溪水岸边,有渔有樵,又有山间行歌者。寒江独钓,孤雁北飞,无不是人间仙境。所以山水画表现题材并不是随心所取,而是经过画家刻意的删减,刻有中国文化的审美符号。
二、功能
山水画的审美与创作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既是无为法又是有为法,处世离尘远,心犹在庙堂,这是中国多少文人士大夫的心灵写照。南朝宋王微在《叙画》中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髣髴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北宋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画者,其旨安在?丘园素养,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会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宴,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山水画的功能化符号由此可见一斑。首先是山水画的认知功能,绘画往往通过典型的瞬间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体的生活场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所谓“使民知神奸”(《左传》)、“令人识万世礼乐”(《林泉高致》)、“一画有千秋之遐想”(郑板桥题画)。在认知作用上绘画比文字更直观,相辅相成,使人的认知更加丰富、立体。其次是山水画的教育功能,绘画作品能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所谓“恶以戒世,善以示后”(《鲁灵光殿赋》),“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古画品录序》),山水画的教育作用还体现在淡泊名利,远离恶俗,讲究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第三是山水画的审美功能,优秀的绘画作品能够起到畅情与愉心的作用。自古以来,历代的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