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剖析.docVIP

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剖析

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剖析   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原因有三:战争的破坏和经济的萧条;新的藏书观和新型藏书楼的产生;晚清和民国政府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65377;研究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原因,有助于深入揭示中国藏书事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是中国藏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65377;   [关键词]中国藏书史;藏书楼;图书馆;转型原因   [中国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6)09-0107-04   徐凌志(1946―),男,江西广丰县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研究员;(江西南昌 330077)   卓腮娇(1962―),女,江西玉山人,上饶师范学院副研究馆员#65377;(江西上饶 334001)      中国藏书楼古已有之,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到清王朝,便从繁荣走向衰落,最终被近代图书馆所代替#65377;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古代藏书楼从繁荣走向衰落,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取代了古代藏书楼呢?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入揭示中国藏书事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65377;本文试图从战争的破坏,藏书观的变革,政府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原因#65377;      一#65380;战争的破坏和经济的萧条终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最后辉煌      中国古代藏书楼命运的兴衰始终掌握在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手中#65377;乾隆帝是一位深知文化教育事业对清朝统治的重要性的帝王,他的一生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藏书事业有过重大影响和贡献#65377;乾隆三十七年(1722),为了重建宫廷藏书,乾隆帝三番五次地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征书,并承诺对献书有功者给予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65377;在乾隆帝恩威并施的强大政治压力和物质利益引诱下,这次征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65377;各地督抚及其他官员卖力访求民间遗书,京师及地方的一些大藏书家和书肆也踊跃献书#65377;浙江#65380;江苏#65380;江西献书的数量名列前茅,“全国总计呈送书籍近一万二千二百三十七种之多#65377;”[1]与大规模征书同步,乾隆帝又批准成立了“四库全书局”,着手组织力量编纂大型丛书《四库全书》#65377;乾隆帝在《文渊阁记》中用这样一段话表明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和意义:“故乃下明诏,敕岳牧,访名山,搜秘简,并出天禄之旧藏,以及世家之独?C,于是浩如渊海#65380;委若邱山,而总目之曰《四库全书》#65377;盖以古今数千年,宇宙数万里,其间所有之书虽多,都不出四库之目也#65377;”[2]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历十载时间,经数以千计人的辛勤劳动,第一部《四库全书》新鲜出炉#65377;《四库全书》问世后,乾隆帝命抄四份,分别庋藏在北京故宫的文渊阁#65380;北京行宫圆明园的文源阁#65380;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65380;辽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统称“北四阁”#65377;之后,乾隆帝考虑到江浙两地人文渊薮,又在编纂《四库全书》时献书有功,特命四库馆臣“再缮写全书三份,分别珍藏在江苏扬州的文汇阁#65380;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65380;浙江杭州西湖圣心寺的文渊阁,统称“南三阁”#65377;《四库全书》编纂完工并入藏“七阁”,加上清宫廷近百处藏书楼(阁)以及星罗棋布在全国(尤其较为集中于江浙一带)的近两千家著名私家藏书楼(阁),标志着清朝的藏书事业进入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这一辉煌期实际上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最后辉煌#65377;   然而,战争历来是藏书事业的大敌#65377;我国历史上因战火毁损的书籍和藏书楼(阁)不计其数#65377;战争有时甚至把中国古代藏书事业推向覆没的边缘#65377;首先是外国帝国主义入侵对清朝藏书的毁坏#65377;在中英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入侵宁波后,掠去天一阁藏书楼的《大明一统志》等珍贵舆地书籍数十种,并从这些图书中搜集有关中国的地理及江河概况的情报资料,为其日后闯入长江入侵我国中原作准备#6537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9月下旬攻至北京城外,在北京进行了极其野蛮的抢劫破坏#65377;京城西北郊的圆明园中大量的古物古器惨遭破坏#65377;园中的《四库全书》被焚,厂肆之中,《四库全书》残卷满地皆是#65377;收藏在圆明园的《永乐大典》也惨遭洗劫#65377;据1875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统计,《永乐大典》只剩下不足五千卷,不及整卷大典的二分之一#65377;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再遭浩劫#65377;圆明园文源阁的《四库全书》,御河桥翰林院藏书以及各王府名臣所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