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十大假新闻原因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八年十大假新闻原因剖析

二○○八年十大假新闻原因剖析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①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2.“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刊播媒体:《竞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作者:张喧;3.“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刊播媒体: 《东方今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5日,作者:余东;4.“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刊播媒体:《黑龙江晨报》,发表时间:2008年5月8日,作者:金雷;5.“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传播媒体:环球网,发表时间:2008年5月8日,作者:未具名;6.“济南铁军探路映秀,两人牺牲”,传播媒体:四川在线,发表时间:2008年5月16日,作者:李和;7.“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看奥运”,刊播媒体:《成都商报》等,发表时间:2008年7月23日,作者:王继飞;8.“孙中山是韩国人”,刊播媒体:《新快报》,发表时间:2008年7月31日,作者:何振涛 杜克;9.“高速列车3秒钟可跨越长江大桥”,刊播媒体:《武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9月11日,作者:左洋吏 林山 杨学军;10.“李佳薇和李湘前夫李厚霖结婚”,刊播媒体:《成都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10月7日,作者:舒强。   笔者看到上述五花八门的假新闻不免感慨万千,假新闻似乎愈演愈烈,层出不穷。针对2008年的虚假新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其产生和传播的原因,旨在抛砖引玉,诚望方家不吝指正,以期2009年的虚假新闻少些、少些、再少些。   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缺失。马克思曾经说过:“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将“事实第一性”的观点贯穿于新闻工作的始终。要求新闻工作者“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地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来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具有“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③的职业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新闻工作者却把新闻当做追名逐利的工具,工作中不访不问、采访不深不细,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急功近利,急于发表,编辑审核不严、缺乏质疑精神等不认真不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虚假新闻有了可乘之机。      记者方面的原因      综观2008年十大假新闻,记者应该负主要责任。其中包括新闻记者对于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也包括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首先,新闻记者滥用新闻自由权利,具体表现就是采访不深入、不细致、不认真、不负责,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2008年的十大假新闻,记者只要低下头,弯下腰,仔细推敲,调查求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采访,认认真真写作,只要肯向权威部门寻找有力证据,自然就会明白新闻事实的真相。   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④新闻媒体是大众公器,它之所以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中一种不容抹杀的存在,是因为民众的利益、历史的进步,都需要它忠诚不二的服务。在此,也体现出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记者对新闻自由权利的误解和践踏。新闻自由是联合国大会所倡导的基本人权,在我国《宪法》中,也对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加以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记者单方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现象,从以上这些假新闻中不难发现,记者在报道,更确切地说是在编造假新闻的过程中,只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而没有意识到伴随权利而应尽的义务。对于公众享受新闻真实的权利,记者将其抛到九霄云外,同时也反映出个别记者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敬业精神远远不够。另外,也许为了争夺受众,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记者不仅歪曲事实,而且编造故事,杜撰新闻报道。记者竟然采用了虚构、捏造、拼凑、夸张等创作文学作品的手法进行新闻报道,这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且严重败坏了记者的群体形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人们往往容易注重金钱和某些实际利益,或者是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对于一些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往往视而不见。比如媒体的个别记者也许依靠炒作一些虚假新闻成名了、走红了,个人似乎得到好处了,结果呢?媒体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整个媒体的形象受到严重冲击,公信力和美誉度直线下降,多年积累和打造的品牌形象甚至毁于一旦,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记者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形象,更要爱护媒体的形象,职业道德、精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