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的研究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的研究
摘要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关键词胭脂鱼;鱼池;套养;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334-01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体形奇特,色彩鲜明,尤其是幼鱼形体别致,色彩斑斓,背鳍高大似帆,游动文静,为观赏鱼族珍品之一。其生长快、性温驯、食性广、抗病力强,是观赏和食用兼备的优良养殖品种。我国培育的观赏型苗种在1989年曾获新加坡国际野生观赏鱼博览会银奖。
为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探索名特优品种养殖规模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2008―2009年新洲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武汉市新洲涨渡湖和阳逻武湖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试验,经过2年的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长江中下游滨湖地区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模式。目前新洲区鱼池套养胭脂鱼面积达到86.7 hm2,在不增投专用饲料情况下,平均单产达到660 kg/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成果已被列为武汉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致富实用技术之一,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鱼池选择和要求
选择具备常规养殖条件的成鱼池、鱼种池,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面积在0.67~1.33 hm2之间,水深1.5~2.5 m,养殖机电设施配套齐全。鱼池现有养殖品种结构内没有搭配凶猛性、肉食性、偏动物杂食性鱼类[1]。
1.2试验鱼种
试验鱼种来自新洲区黄颡鱼良种场生产的当年3~5 cm/尾鱼种和自育的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鱼种质量较好,鳞鳍光亮完整,无病无伤。
1.3试验方法
1.3.1成鱼池套养。选择套养胭脂鱼的池塘类型包括主养吃食性鱼类成鱼池和主养滤食性鱼类成鱼池2种,其鱼池主养品种产量为6 t/hm2以下的鱼池,且不种青,少施肥,主要以自育的15 cm/尾左右(60~200 g/尾)春片鱼种作为套养对象[2-3]。①池塘条件。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成鱼池塘面积一般为0.67~1.00 hm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面积一般为0.67~1.33 hm2,有部分鱼池为1.33~2.67 hm2,水深2.0~2.5 m,池塘淤泥厚度15 cm,有完善的进排水设备,配有叶轮式增氧机。②鱼种投放。胭脂鱼种投放密度依鱼池原已投放鱼种的数量、规格及模式而定。一般套放胭脂鱼种数目在750尾/hm2左右,投放时间为每年的3下旬至4月上旬。③胭脂鱼饵料来源。胭脂鱼生长所需饲料,一是由鱼池进排水过程中带进的部分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幼虫;二是鱼池在饲养主养鱼过程中剩余的残渣碎屑等。养殖基础条件较好的滨湖鱼池,在清明节前后还可补放一定数量的螺蛳,既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又为胭脂鱼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螺蛳投放量为750 kg/hm2。④池塘日常管理。池塘管理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水质管理。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一般15 d左右冲水1次,每次加水10~30 cm,7―9月高温期间7~10 d冲水1次。以滤食性为主的鱼池经常冲水,并按0.40~0.53 hm2水面标准配备增氧机1台,确保鱼池不发生浮头现象;无论何种养殖模式鱼池,每月泼洒5~15 mg/L的CaO溶液1次,既可调节水质,又对主养品种和胭脂鱼起到防病作用。二是巡塘。每天清晨日出前必须巡塘,观察是否浮头,只要发现轻微浮头必须采取措施调节水质,及时增氧或者冲水。
1.3.2鱼种池的套养。鱼种池套养胭脂鱼是根据胭脂鱼的生活习性、食性特征、生长规律,将其作为中下层底栖鱼类与主养品种组合成鱼池水体的复合生态主体,在不影响主养鱼类总体效益的前提下,达到生产胭脂鱼春片鱼种或商品鱼的目的。①鱼种放养。根据武汉地区鱼池培育鱼种季节习惯特点,以鱼种产量4.5 t/hm2为生产目标,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主养鱼种投放养密度为12万~15万尾/hm2,胭脂鱼种放养密度为1 500~2 250尾/hm2。由于胭脂鱼繁育时间比常规品种早近25 d以上,故在主养的夏花鱼种入池前30 d,搞好鱼池消毒、培水等基础工作,随后将胭脂鱼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