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震管子的研究略论
黄震管子的研究略论
摘要:两宋是《管子》研究史上的繁荣期。本文对南宋学者黄震《黄氏日抄》中所体现的《管子》研究从四个方面作了概述:一,管仲“以权术成伯业”;二,《管子》一书“庞杂重复,似不出一人之手”;三,对《管予》不同内容的真伪之辨;四,对《管子注》多所纠正。
关键词:《黄氏日抄》;《管子》;解读
中图分类号:B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0)02-0101-04
《管子》研究进入两宋,尤其是进人张螺、朱熹、叶适、黄震所生活的南宋,对其文本进行深入、细腻的解读已成为时代风尚。可以说,这种时代风尚既是南宋学术繁荣的特有表现,又是此前《管子》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果。本文拟对黄震《黄氏日抄》中所体现的《管子》研究作一概述,借此窥知南宋学者《管子》研究的特有风貌。
一、管仲“以权术成伯业”
南宋永嘉学者叶适认为。“管仲相齐,成匡济之业”,与“王道未有以异”;对其“招携以礼,怀远以德”的外交政策。亦多有溢美之词。管仲“识《周礼》尚存”翻,因而在管伸身上更多地体现了唐虞三代之道。
应该承认,黄震也是认可管仲尊王攘夷之功的。但黄震认为管仲。救世之功”靠的是“假仁义”,非如叶适说的那样“与王道未有以异”。他说:“管仲之所营者,功利也。然必假大义而后能致诸侯之服从。”嘲《史记》“叙仲之行事。归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是意在指出管仲“以权术成伯业”,非有褒扬之意。而《古史》称管仲“来之以礼,服之以义,不以力胜”。则是苏辙“几于过其实”。不仅如此,管仲还是尚功利、尚权术、“以捭阖乱天下”的始作俑者:“然自开辟以来。功利实自此始。后世皆阴用其术而阳讳其名。”“管仲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使说诸侯。异日卒以捭阖乱天下者,此殆其作俑欤?”
黄震的此种观点。源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是他对韩愈“观圣道必自孟子始”观点的认同。他说:“善乎韩文公之言,日?观圣道必自孟子始’。此灼然有见于斯道之传,而非他人所可及欤。”哦们知道,孟子是尊王道黜霸道的,霸道“以力假仁”,王道则是“性之也”,“身之也”,二者有根本不同。就义、利的关系而言,孟子尚义斥利。《孟子?梁惠王上》云:“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既然黄震尊崇孟子,对于颇受孟子批评的尚功利、假仁义的管仲,当然也会产生同样的看法。其次。是他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认识。黄震将先秦诸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得志成功名者,一类是不得志而为横议者。前者祸及一时,后者祸及万世。他说:“周室既衰,学校既废,上无与主张。下无与讲习,士始分裂而四出。得志于当世者,外此道(注:圣人之道)而为功名,则为管、晏之功利,则为苏、张之从衡,则为申、韩之法术;不得志于当世者,外此道而为横议,则为老聃之清虚。则为庄、列之寓言,则为邹衍之诬诞。凡皆道之不明故也。然得志于当世者。其祸虽烈而祸犹止于一时;不得志于当世者,其说虽高而祸乃及于万世。”黄震此论,虽缘于对佛、道的批判,而其对管仲的态度又可再次显现。
二、《管子》一书“庞杂重复。似不出一人之手”
我们知道,《晏子春秋》、《庄子》二书,刘向或将其分为“内”、“外”两组,或将其分为“内”、“外”、“杂”三组。而对于《管子》,除了“内”、“外”、“杂”的区分,又有“经言”、“区言”、“短语”、噌子解”、“轻重”等五个组别。这说明早在刘向校书,就已经发现《管子》具有“杂”的特点了。
明确提出《管子》书这一特点的是朱熹与叶适。之后。黄震又重申了这一观点。他说:“管子之书,不知谁所集,乃庞杂重复,似不出一人之手。”朱熹说“杂”。主要侧重于《管子》书与他书在内容上互现,如其言:“《弟子职》篇,全似《典礼》。它篇有似《庄》、《老》,又有说得也卑,直是小意智,不应管仲如此之陋。其内政分乡之制,《国语》载之却详。”叶适说“杂”,主要侧重于《管子》与他书的对照及《管子》一篇之中前后不同内容的对比。如其言:《管子》“三匡”“杂乱重复,叙齐襄公被弑。鲁桓公见杀。皆与《左氏》不异。然此书所有者,《左氏》无不有。而复重杂乱者,《国语》尽削除以就简一。……分国为乡,野为五属。当时诸侯制度,下于天子固宜。《小匡》乃言管仲‘制国为二十一乡,商工六,士农十五’,纵横参乱。尤不近理,盖非一人之笔。”又言:《心术》前文“足以至道”,后则“超忽党恍,狂通妄解,自矜鬼神”。《水地》前文“以水谕道,以玉比德”。后则“言伏暗、龟、龙、涸泽、庆忌之类……以怪妄厕杂其间。”贳震说《管子》“庞杂重复”。则是侧重于同一部《管子》的不同篇章中,相近的文字重复出现、体例不一及内容上的自相矛盾。他说:“若其书载鲍叔荐仲与求仲于鲁,及入国谋政与弋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