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助成语学文言文剖析
借助成语学文言文剖析
【摘要】成语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辅助效用。本篇拟从文言词语的语素含义、特殊结构和实词的活用三个方面阐述文言文与成语有相通之处。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语素义;特殊结构;实词活用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呈现和传播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无论是中学语文教学还是高考都把文言文放到了重要位置加以突出。但是,由于文言文距离今天时代较为久远,造成许多的语言现象跟现代汉语差异比较大。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文言文学习、掌握上的困难。而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为大家所常用的成语却保留了文言的特性,在成语的语素义、结构形式和实词的活用等方面都与文言文有很多一致性。所以,借助成语来掌握、巩固文言知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略加陈述:
一、文言词汇义可借成语语素义来掌握
古代汉语由于距离今天时代久远,很多的古代文言词汇的词语义跟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汇的词语义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成语语素中的语义直到今天也还是“原汁原味”,且其数量相当可观。因此,可以通过了解成语的语素义来掌握词语的“古义”。例如: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暴”是通假字,通“曝”,晒的意思。成语“一暴十寒”中的“暴”就是此义。成语“一暴十寒”,指晒一天冻十天,即使再容易成活的东西也成活不了。后来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
②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危”是危险、危机的意思。成语“居安思危”中的“危”也是这个义项。成语“居安思危”是指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危难。指要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危如累卵”、“危言耸听”、“危在旦夕”等成语中的“危”的意义都是“危险、危机”的意思。
二、文言的特殊句式可通过成语结构来了解
文言的特殊句式这一点,我们以比较常见的宾语前置为例来说明。宾语前置是文言句式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且比较常见,同时前置的情况也可分好几种。而这种语言现象在成语中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例如: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提前。
(1)秦人不暇自哀。(杜牧《阿房宫赋》)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庄子《秋水》)
句(1)(2)中“自哀”、“己若”,按正常语序即是“哀自”、“若己”,很显然宾语被提前了。成语“时不我待”中的“我”即为代词宾语,在否定语气的成语中它就被提前了。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提前。
(1)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
(2)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3)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句(1)(2)(3)中的“何”、“谁”、“安”等疑问代词即是“操”、“为”、“在”的宾语,在疑问句中代词宾语被提前了。而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的“焉”即是“附”的宾语,在疑问语气的成语中前置了。“天理何在”、“与心何忍”中的“何”也是前置宾语。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1)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张溥《五人墓碑记》)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句(1)(2)中的“钩党之捕”、“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常语序应为“捕钩党”、“不知句读,不解惑”。“钩党”、“句读”、“惑”即是“捕”、“知”、“解”的宾语。很显然这些宾语被前置了。成语“惟利是图”、“惟命是从”、“马首是瞻”、“何陋之有”也是用“是”、“之”将宾语“利”、“命”、“马首”、“何陋”提前的例子。
三、文言实词的活用可通过成语的构成来了解
词类活用是汉语词语运用的一大特色,恰当的词类活用能使语言表达取得形象、简约的效果。而成语中也依然保留了这种语言现象。通过与这类成语的对照学习,便很容易掌握词类的活用知识。例如:
1.名词作状语。
(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李密《陈情表》)
(2)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司马迁《鸿门宴》)
句(1)(2)中的名词“犬马”、“兄”分别修饰限制了动词“怖惧”、“事”且充当了状语。成语“星罗棋布”、“草行露宿”、“风餐露宿”、“车载斗量”、“口诛笔伐”中的“星,棋”、“草,露”、“风,露”、“车,斗”、“口,笔”都是名词作状语。
2.实词的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苏轼《赤壁赋》)
(2)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司马迁《鸿门宴》)
句(1)(2)中的“舞”、“破”都含有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的意味。成语“赏心悦目”、“祸国殃民”、“生死肉骨”、“息事宁人”中词语“赏,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