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数字剖析看史前玉琮文化
从数字剖析看史前玉琮文化
【摘 要】本文通过史前文化玉器出土的数据对比,揭示了史前玉琮文化的根源意义,化繁为简,对商周时期玉琮延伸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史前文化 玉琮 古玉研究文献
在我国玉器文化研究中,玉琮的出现和演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目前出土玉琮的研究来看,玉琮在新石器中晚期基本就已经出现了。现有北大文博学院教学文献《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一书,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史前文化考古中玉琮出现的规律和数量,该文献刊登的史前玉器简报如下:
北京市发掘简报1篇,无玉琮出现。
天津市发掘简报1篇,无玉琮出现。
河北省发掘简报11篇,2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山西省发掘简报18篇,2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内蒙古自治区发掘简报26篇,无玉琮出现。
辽宁省发掘简报48篇,无玉琮出现。
黑龙江省发掘简报17篇,无玉琮出现。
上海市发掘简报17篇,4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江苏省发掘简报81篇,19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浙江省发掘简报66篇,20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安徽省发掘简报30篇,1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福建省发掘简报8篇,无玉琮出现。
江西省发掘简报20篇,5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山东省发掘简报58篇,1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河南省发掘简报47篇,无玉琮出现。
湖北省发掘简报45篇,1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湖南省发掘简报16篇,无玉琮出现。
广东省发掘简报13篇,5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四川省发掘简报5篇,无玉琮出现。
云南省发掘简报6篇,无玉琮出现。
西藏自治州发掘简报7篇,无玉琮出现。
陕西省发掘简报42篇,2篇介绍有出土玉琮。
甘肃省发掘简报31篇,1篇介绍出土有玉琮。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掘简报9篇,无玉琮出现。
青海省发掘简报16篇,无玉琮出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掘简报5篇,无玉琮出现。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掘简报5篇,无玉琮出现。
澳门特别行政区发掘简报1篇,无玉琮出现。
台湾省发掘简报2篇,无玉琮出现。
综上所述,从数据分析来看,截止2000年以前累计有史前玉器出土简报652篇,其中介绍有玉琮出现的是89篇。出土玉琮?z址最多的地方分布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良渚文化,山西龙山文化陶寺遗址和广东曲江石峡遗址也有玉琮发现,并具有各自的地域特点。从现有玉琮出土的形制来看,史前玉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生活用品,如发饰用品
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中记载:《考古》杂志1983年1期中介绍遗址墓葬出土有玉铲、玉琮、玉梳、玉瑷,这件出土玉琮是和铲、梳生活生产用品一起出现的。证明是同属于一个基本类型的实用器,不属于礼器和祭祀用品,最早玉琮的起源用途来源于生活。
从常州寺墩三号墓考古来看,该墓葬中陪葬的玉石工具和其他玉制礼器100余件,其中玉琮33件。1件圆镯形玉琮,位于墓主头部右上方,这种圆镯形玉琮基本接近古代人类的发箍。参照该墓葬其他32件玉琮的形制都是方柱体圆管形,外方内圆,器物表面都有兽面纹饰,以凸棱构成嘴、眼、鼻子。而且这32件玉琮中有5件分成两截或两半,8件有明显的火烧痕迹。火烧和分截的玉琮,说明曾在安葬死者前焚烧祭品,火灭时将死者安葬于葬地。通过圆镯形和方柱体两种玉琮的对比,根据摆放位置及焚烧程度,明显感觉到用途不同。方柱体圆管形玉琮是祭祀用品,圆镯形玉琮是生活用品。
二、杠头,贯穿天地巫师的法器,氏族部落首领的权杖
这种类似圆镯形的玉琮,器物内外都呈现短圆筒形,似镯,但比镯小,不能戴手臂上,中间孔径较大,放于木质棍子的最上端,外部无明显四角,便于当手握用。有的用阴阳线雕琢成简化的兽面纹饰,从而进一步演变为部落首领的权杖,巫师的杖形法器,且这种说法流传已久。乾隆时期误传是杠头,认为是马车车轴两头的东西。而甘肃出土齐家玉器的地方,当地人认为玉琮也叫杠头,杠子就是粗的木棍,杠头也是当地对杖首的一种称呼。
三、佩戴品,作为服饰的装饰,有一般的饰品转化为身份的象征
这种玉琮为细小形,起初是由管状饰品演化而来。在史前玉器加工中,有时长方柱体的玉器加工比圆柱体加工较为简洁,节约时间。这种外方内圆的长方柱体,体积较小,双面钻孔。在目前已发现的史前文化出土玉琮中,以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细小形玉琮为典型。这种玉琮与玉珠管同时出土,属于串饰上的配饰,是装饰性的配饰,应是在主持盛大祭祀典礼或氏族重要议会活动时,首领和巫师在正胸前悬挂,是代表地位和庄重的信物。同时,随着死者陪葬入土,说明这是私人财产,也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两极分化,阶级关系已经形成。
四、地位的象征、部落上供的物品
在史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