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灾区巴中市南江鹰嘴岩危岩形成机制剖析.docVIP

四川地震灾区巴中市南江鹰嘴岩危岩形成机制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地震灾区巴中市南江鹰嘴岩危岩形成机制剖析

四川地震灾区巴中市南江鹰嘴岩危岩形成机制剖析   摘 要:位于巴中市南江县县城边缘的鹰嘴岩因为受到汶川地震以及之后余震的影响,鹰嘴岩体原来的节理和裂缝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贯通,使得岩体形成了很多危险的危岩体,危岩体的岩体稳定性差,随着暴雨以及地震条件下危岩体的将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危险性加大,本文对鹰嘴岩所处的地质环境以及有关于鹰嘴岩危岩形成的各个方面因素做了阐述分析,并对其的治理方案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地震;鹰嘴岩危岩;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在上世纪80年代,鹰嘴岩就发生过两次岩体崩塌事故,一次是岩顶部北侧崩塌,危岩体积有10m3,崩塌的危岩滚入了位于附近的公司的平台中,第二次是坡顶发生崩塌,危岩体积有约8m3,而崩塌的岩体最终进入了南江河中央。岩体的不定时且频繁的坍塌,对附近的高压铁塔、省道101以及周围的居民、单位等都造成了破坏,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地震以及之后的余震和暴雨的影响,使得鹰嘴岩的危岩的稳定性进一步变差,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危岩形成机制的探究,以实施良好的治理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鹰嘴岩周围的地质环境   鹰嘴岩的地理位置处于南江县境内的东南部中低山区,四川属于盆地地区,北部的构造为博思中低山及低山深丘地貌,鹰嘴岩的地貌类型就属于这种地貌。在低深山的周围有很多形状各异的桌状山,它们产生的原因是被冲沟切割,特点为坡陡、顶平以及上陡下缓,山丘顶面通常高程是700m~900m,鹰嘴岩的山顶东西有50m宽,南北有500m长,整个面积约为30000m2,其山顶的高程大约是890m,坡脚的高程大约是470m,两者存在的高差约是420m。鹰嘴岩的山体整体地貌特征呈“凸”字,地势陡峭,危岩的岩体主要在顶部以及徒崖上有分布。徒崖的下部坡体通常在30°~40°之间,坡度较陡,坡体的植被以柏树、灌木等植被为主。现场勘察可知,在区内的有露出的基岩地层,其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灰白色、青灰色砂岩以及紫红色泥岩。其中泥岩遇到水容易发生软化,同时易被风化,其的单轴抗压强度小仅有9.1MPa,软化系数为0.7,它主要载坡体中分布。砂岩的抗风能力强,在遇水时不易软化,其抗压强度达到30.9MPa,而软化系数为0.8,它主要载斜坡顶部分布。鹰嘴岩的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已经基岩裂隙水类型,危岩的崩落区的地形坡脚通常为20°~30°,此地貌条件对于地表水系以及地下水的排泄有利。   二、鹰嘴岩危岩体的基本特征   鹰嘴岩的山体顶部是鹰嘴岩危岩体的主要存在处,在尚未发生汶川地震之前,此危岩体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只是出现了稳定性较好的岩堆发育现象,其位于斜坡中部的坡度较缓处,同时,岩体节理裂隙的贯通性比较差。但汶川地震发生后,岩体裂隙的贯通性由差变好,使得危岩体处于一个整体不稳定的状态中。按照位置以及勘察顶部的危岩带可将鹰嘴岩的危岩体分为29处危害,在中部有15处危岩零星分布,可将底部的危岩带划分为8处,长约为300m,高度在10m~30m之间,平均面积在4000m2左右,坡度大约为270°~360°。在坡顶的砂岩陡崖部位,危岩带因陡崖受裂隙切割而形成,其长大约为1000m,高度在10m~30m之间,平均的面积在20000m2左右,且坡度大约在250°~360°之间。该危岩带当前的状态为基本稳定至欠稳定之间,零星分布的位于坡体中间的危岩体当前状态为基本稳定至欠稳定之间,位于坡底部的危岩带当前也处于基本稳定至欠稳定之间,其危岩体积在13m3~960 m3之间不等。   三、鹰嘴岩危岩体的破坏类型   为了使危岩的特征以及变形破坏机制得到清楚的认识,以危岩的崩塌运动特征以及破坏方式为依据,可将鹰嘴岩危岩体的破坏类型分为三类,其中包括坠落式、倾倒式以及滑塌式。以下对三种破坏类型进行详细的讲解。   1 坠落式   高悬于陡崖上缘的危岩体,在其后缘的顺坡以裂隙以及两侧裂隙和层面为方向进行切割,同时位于底部的泥岩较软弱的基座受到前期的风化作用而使凹腔形成,之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例如岩体自重等,发生了坠落而使整体结构处于失稳状态中,这种破坏类型称为坠落式,如图1所示。   2滑塌式   该种破坏方式主要是危岩体受坡体顺坡外隙的控制,岩体的底部较软弱的基座因此软化产生塑性变形,并在两种因素即重力以及静力水压的影响下产生了滑塌拉裂破坏,这种破坏方式称为滑塌式。   3倾倒式   坡体的受顺坡以裂隙为方向进行切割从而发生滑移拉裂,并在两种作用即重力、降雨的影响下,危岩体绕下部的基座支点朝着坡外的方向发生转动,致使岩体向破外变形卸荷,由此岩体的重心向外倾倒,这时会使岩体产生倾倒式的变形,最终会演变成岩体坍塌崩坏,这种破坏方式称为倾倒式。   四、鹰嘴岩危岩的诱发以及影响因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