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初析

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初析   摘要:对敦煌文书中保存的尼僧史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探讨,并以P.3556尼僧邈真赞为例,结合其他文书,就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诸问题展开分析,勾勒出了敦煌尼僧宗教修习与生活情况的大致轮廓。   关键词:敦煌文书;唐五代宋初;尼僧史;邈真赞   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2-0009-09      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相对于僧众研究而言,对尼众的研究无疑相当薄弱,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即是传世文献中保存的有关尼众宗教修习和生活情况方面的资料都非常少,学者们尚且无法据之构建尼僧史的基本框架,遑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种状况对佛教史学界和今日离尘修行的比丘尼来说,恐怕都是一大憾事。   所幸,举世闻名的文化宝库敦煌藏经洞为后世存留了大量相关史料,本文拟就敦煌文书中尼僧史料的基本状况及相关尼僧史诸问题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一、敦煌文书中的尼僧史料      在数万件敦煌汉文文书中,佛教文书数量最巨,不仅居各宗教经籍之冠,更占敦煌文书整体的90%以上。这是由藏经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敦煌地当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印度与西域高僧东行传法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汉族聚居区最先接触佛教的地方。佛教至晚到东汉明帝时就已经传入内地,其传入敦煌的时间当然更早。至西晋时,敦煌已成了著名的译经中心,被人们尊称为“敦煌菩萨”的高僧竺法护曾在此译出了《修行道地经》和《不退转法轮经》等一批经典,而协助他译经的法乘还定居于敦煌,并积极建立寺院,开设讲筵,为日后敦煌佛教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待到4世纪中期,乐傅、法良等高僧在鸣沙山麓开凿了莫高窟,又使敦煌佛教具有了迥异于其他地区的特质,敦煌更成了享誉全球,声震古今的佛教圣地。伴随着敦煌佛教的蓬勃发展,相关的经籍文书也大量产生,幸赖敦煌藏经洞,其中的很多文献又被保留至今。敦煌文书的制作时间为十六国至北宋初,其抄写或刻印最集中的时间段则为唐五代宋初,而此时正是中国佛教大发展时期,也是敦煌佛教鼎盛时期。另外,存藏敦煌文书的藏经洞原本属于敦煌著名佛教寺院三界寺。这一切都决定了敦煌文书中的佛教史资料丰富异常。   那么,这些资料会对尼僧史研究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唐五代宋初时敦煌地区的出家僧人很多,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半数以上为女性。因此,敦煌文书中保存的尼僧史料便不在少数。这些资料内容丰富具体,是当地人书当时事的真实记录,是未经史家取舍和后人改篡的原始资料,最资证史,也最可凭信。   况且,由于中国古代对尼僧的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尼僧僧团的实际发展状况,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收集保存尼僧史料,以致今日我们在传世文献中所看到的相关资料不啻如凤毛麟角,敦煌文书中的尼僧史料便更突显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从史料的专属情况来看,敦煌文书中的尼僧史料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专属于尼僧史研究范畴的文书,比如:德高望重尼僧的邈真赞与祭文、尼僧的名籍、敦煌地方政权批准女性信众出家受戒的官文书与戒牒、各尼寺的入破历与器物历、尼僧撰写的书状与愿文、尼僧使用的佛经文本及尼僧题记,等等。这些资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区分,所记录的尼僧活动信息也比较集中丰富。   另一种是偶或散见于其他类别文书中的零星记录。比如:诵经追福等各类法会与佛事活动的转经与发愿文中经常有尼僧参与情况的记录,社司转贴或纳赠历等社邑文书中可能有尼僧的身影,某些名人邈真赞和祭文中尼僧或许以致祭亲属身份出现,契约入破历等经济文书中时常留有尼僧的账目,等等。这些文书分散零乱,所包含的研究信息也较隐晦难辨。   还可附此一提的是,与藏经洞文书有密切关系的敦煌石窟壁画中亦题写有大量尼僧题名题记,并绘存有多幅出身于大家望族的比丘尼供养像,这些石窟史料可以与文书相互印证,对我们理清人物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文书所能提供的相关讯息异常珍贵重要,但是,这些文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利用它们进行研究时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藏经洞中保存的文物并非有系统有条理的档案文卷,而是仓促或随意堆积而成的集合体,故其种类分布很不均衡,提供给后世的史料必然不够全面,换言之,我们在研究相关课题时也必然受史料限制而详略不一。比如,记载比丘尼人数的敦煌文书主要是一些僧尼籍和帐历,由于藏经洞中保存的这类资料既不系统又不周全,故我们无法对每一历史时期的尼僧人数进行精确统计,只能就现有资料做归纳分析。   其次,敦煌文书数量庞杂内容零散,目前的刊布整理情况不一,在浩如烟海的文书中搜寻与自己课题相关的资料十分不易。仅就馆藏卷号而言,敦煌汉文文书即有数万件,而实际上敦煌文书形态各异,长短不一,既有一两厘米的碎片,也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