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剖析

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剖析   内容提要 城市承载的文化因素有机融合所表现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整体格调和人文性格。通过唐长安城的自然选址所应和的天人关系,城市建筑的主题文化概念和内涵以及内外文化交往和融合的程度来分析唐长安城市文化的主流特征,有助于我们认识现代城市建设中应该汲取和摈弃的文化内容。   关键词 唐朝 长安 城市文化 特征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6)05-0144-03      唐代长安城的文化定位,贯穿于其建立、规划和发展之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整体格调和人文性格。      一、“天人合一”的城市建设主导思想      唐承隋迹,其国都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隋氏营都,宇文恺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条高坡,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这样的城市建设主导思想直接影响了唐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唐代国都的建设充满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唐长安城位于龙首川一带,这里三面临水,南浸终南子午谷,北踞渭水,东临灞水,西面是隆起的龙首塬,其间六条高岗此起彼伏,自东南向西北延伸;“八水”环绕城外,“五渠”流经城内,构成了唐代长安城市的基本地貌和附着其间的浓郁王朝地理思想痕迹。   而且在城市街道和里坊设计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长安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交错的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里坊的布局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均匀分布,呈棋盘式。“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十三坊,象一年有润。……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   同时,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这三个数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三十六取象于《周易》,由太阴六六之数构成,历来被赋予象征大吉的含义。七十二是《周易》立数的原则“三天两地”的衍生,天九地八乃最大的天地数,即阳数和阴数之极,七十二为两极数之积,具有天地交泰、阴阳合德、至善至美的意义。      二、“高下有度”功能明确的城市建筑特征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所有的建筑品类和营造法式都渗透着当时社会文化的精髓。城市建设规划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表现政治身份和地位尊卑而导致的文化优越感或者卑怯感。唐长安不仅按照最早的《禹贡》以地理的远近秩序将社会阶层划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的建都原则,充分利用了空间的立体建设表现了这样的思想内容,而且在此基础上又突破了此前国都由内向外剥茧式的都市营造法式。建造者利用六条冈阜高坡地形、由北向南布设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皇家宫殿最高,衙署厅堂次之,重要寺观和达官贵族住宅又次之。在单体建筑上,皇宫建筑与其他建筑有着极其严格的营造法式方面的规定,比如高度、大小、院落进深以及房屋跨度等等。整齐划一、高低错落的城市立体轮廓定位居高临下,与一般商业区和下层民居有着鲜明对照。这种等级森严、宗法礼制规范的约束给整个城市带来的文化优越感或者卑怯感凸显得更加严格和绝对。   在建筑营造上为了突出皇权主题,采取了大而“有”当、天下无出其右的表现方式。城垣门阙、宫殿楼阁、离宫行馆是唐长安的主流建筑,唐西内太极宫承天门五个门道宽度分别为8??5米、6??4米、6??2米。大明宫含元殿左右以飞廊连接的东翔鸾、西栖凤两座阙楼,高出地面15米,整体采用雉门形制。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的大明宫含元殿,其遗址经考古测量推定为面阔11间,进深4间,横架结构,带有周围行廊的重檐建筑,是3??2平方公里宫城中的最高点,仅“龙尾道”就长约70米,单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部净跨达10米,而麟德殿南北纵列复合三殿面积达1??32万平方米。   除开王朝宫殿建筑外,能够代表唐长安城市建筑主题特征的宗庙祭坛,充分表现出强烈的皇权概念。在宗庙礼制建筑中,考古发现了唐长安明德门以东二里的天坛,祭天圜丘是重叠同心圆的形制,四层圆坛,直径达到54米,高约8米,面积约270平方米,可见当年规制的宏大。   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里坊住宅建筑中,贵族高官的宅第占地面积巨大,豪华奢侈,唐朝魏王李泰住宅均占一坊之地;郭子仪“其宅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而普通民居多建造在里坊深处的“巷”、“曲”之内,居民被固定在坊内封闭的空间里,坊墙不得破坏。“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 ,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违?罪,兼须重罚。”唐代有《营缮令》不仅制定了官员及庶人宅舍的营造等级,里坊内部连房屋建筑也不能随意而为,规定“其士庶公私第宅,皆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