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论李智红散文语言的诗情美
【摘要】李智红是云南大理著名的彝族作家,他在诗歌及散文创作方面均有建树,本文针对李智红的散文集《布衣滇西》,以当代散文的诗化研究为背景,并结合相关的美学、语言学理论,从意象美、情感美、人文美及神韵美四方面论述李智红散文语言的诗情美。
【关键词】李智红;散文;语言;诗情美
On prose language Poetic beauty of Li Zhihong
【Abstract】 Li Zhi-Hong , is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well-known writer, in Dali of Yunnan, he ha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poetry and the prose creation aspe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Li Zhi-hongs collection of essays commoner Dian xi, take the contemporary prose poem research as the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aesthetics of the relevant , linguistic theory, from the beauty of the image, the beauty of the emotion and the beauty of the verve three aspects to discourse the poetic beauty of Li Zhi-hong’s prose.
【Key words】Li Zhi-hong ;prose; language; poetic beauty
论李智红散文语言的诗情美
前言
李智红是云南大理著名的彝族作家,迄今为止已有诗集《永远的温柔》,随笔集《静夜煨茶》,散文诗集《高原神曲》等多部作品集问世。2005年他的散文集《布衣滇西》一出版,便因其广阔的地域风情、强烈的人文情怀和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而获得了大量读者的青睐,受到评论界的好评。由于作者在从事散文创作的同时也精于诗歌创作,所以他的散文语言无论是意象营造、情感表达、还是整体神韵的创设,都深深烙上诗歌印迹,一幅幅美妙的乡村美景,一段段意趣横生的童年往事,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情诗意。
1意象美
散文用语言符号来表现生活,传情达意,这种经过创作主体改造、提炼加工后的生活本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再加上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和工具的语言符号本身也是一种抽象化的存在,所以,散文要完成传情达意的目的就必须要“立象已尽意”[1]即用意象化的语言来表达信息。“然后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2]这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意象,它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更丰富的内容,是在保留了表象的基础上而成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因此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3]李智红散文语言的意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质朴之美
李智红的散文中,河流、高原、古道、遗迹、这些意象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它们简单、浅显,内涵不一,但由于作者的精心营造,使它们或与恬淡明丽的乡村美景结合,或与古老沧桑的文化韵味相融,并用直爽明朗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出一种天然朴实,不加修饰的美感。如《古驿小镇》一文,作者从印象中的小镇入手,罗列史实,展现小镇曾经的繁荣和重要地位,接着说:“浓厚的旧时光气息和浓厚的人间烟火味,弥散在小镇每一个角落……有早出作田的农人,扛一架犁耙吆两条老牛,自青石古道深处蹒跚而来。饱经风霜的老脸上挂着一副在野高人般的散淡与清闲,恬然的融入了山脚下那一片烟雨迷蒙的、水墨画般的田野。几头不着家的毛驴、山羊和一大群鸡鸭,在显得有些肮脏的小巷中,自由自在地游荡着。在几家挂满蛛网尘灰的、老旧而腐朽的门板后面,三五个满脸泥灰的小孩正大睁着惊恐而好奇的眼睛,偷偷的窥视着我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4]最后引经据典并佐以民歌为证,加上“包谷老烧”结尾。“毛驴”、“小巷”、“门板”、“古道”,这些都是简单浅直的意象,单纯地看,这些意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贫穷、落后,联想到疾病、不卫生,进而联想到死亡、荒凉……但把这一切放在作者精心安排的氛围——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烟雨迷蒙的、水墨画般的田野”中,并且按照作者设定的情境去发挥审美联想你就会看到:农人的脸虽然“饱经风霜”却“ 挂着一副在野高人般的散淡与清闲”,显示出他们面对艰难生活的从容和镇定;动物被这种感觉感染,也自由自在地“游荡着”;“挂满蛛网尘灰的、老旧而腐朽的门板”记载着小镇的古老历史;不讲卫生的孩子则尽显其童年的纯真、无邪;那条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青石古道默默地承载着这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论文-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三国演义主要谋士对局势发展的影响—从诸葛亮、郭嘉和周瑜的的谋略说起-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西游记“女劫”之难的文化意蕴-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澳门中葡双语立法的历史发展-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不同体质及其营养搭配-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北魏墓志书法之“定法”——“有意”之定法与“无意”之自在在魏碑书法中的精彩演绎-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餐厅空间设计及其实用性-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曾国藩-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城市雕塑规划的文化依据-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论传统育种技术的生命力及其所在论文-毕业论文(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