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肉瘤5例影像误诊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尤文肉瘤5例影像误诊剖析

尤文肉瘤5例影像误诊剖析   摘要 目的:分析尤文肉瘤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尤文肉瘤误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股骨2例,肩胛骨1例,髂骨1例,距骨1例,除1例股骨未行MRI检查,其余4例均行X线、CT、MRI检查。结果:2例股骨误诊为骨髓炎,1例距骨误诊为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肩胛骨误诊为骨淋巴瘤,1例髂骨误诊为骨肉瘤。主要征象包括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等。结论:骨尤文肉瘤随发病部位的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和无显著特征性,因而影像学误诊率较高,扩宽认识和结合临床、病理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有帮助。   关键词 尤文肉瘤误诊X线CTMRI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27岁;病程4个月~2年,病灶均为单发。其中股骨2例,肩胛骨1例,髂骨1例,距骨1例。   主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疼痛并伴有生长较快的肿块,软组织肿胀明显,跛行或患肢运动功能障碍,伴有低热或食欲不振、白细胞增多等。   方法:5例均摄患部X线平片和CT平扫,1例4岁股骨患者未做MRI和CT未做增强检查,其余4例均做MRI或CT平扫加增强检查。   结果   误诊的病种:2例股骨误诊为骨髓炎,1例距骨误诊为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肩胛骨误诊为淋巴瘤,1例髂骨误诊为骨肉瘤。   主要影像学表现:①股骨2例:1例股骨远干骺端发病,就诊第1个月X线未见骨质异常,CT示髓腔略膨胀,骨皮质破坏变薄,少量骨膜反应致密连续(图1a);第2个月,CT示骨皮质菲薄和断续,葱皮样骨膜反应排列不光整、塑形差并有破坏,密度尚致密(图1b);第3个月,CT示破坏的骨皮质、骨膜反应骨密度不协调性减低,骨膜反应的形态大部分消失,前后codman三角形成,并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图1c)。1例股骨干中上段发病,X线髓腔模糊、密度不均匀,骨皮质破坏中断,葱皮样骨膜反应不均匀和不连续,CT示骨皮质广泛边缘模糊的溶骨性破坏和中断缺如,密度不均匀。骨膜反应排列不规整,间隙不等宽,无增厚或融合,密度极不均匀。MRI示髓腔内T1/T2混杂信号,水肿明显并见多个子灶。STIR示软组织肿块与髓内病变范围一致,增强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②距骨1例:X线表现为距骨密度不均匀,关节周围软组织层次不清楚。CT示距骨界限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周围伴有多个斑片状、穿凿状界限清楚的破坏灶,骨破坏不成比例或不协调,有不完整的高密度硬化边,中心低密度钙化灶(图2)。MRI示骨破坏区内不均匀等或长T1、长T2信号,STIR高信号,增强骨破坏区肿瘤明显强化,并见肿块局限性侵入距跟关节内。③肩胛骨1例:X线、CT显示肩胛骨体广泛溶骨性或泡沫状破坏,伴随棉絮状低密度残存骨和肿瘤骨形成。周围软组织显著肿胀,内见实性软组织肿块和片状、蜂房状坏死灶。增强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图3)。MRI软组织显著肿胀,软组织肿块呈等/长T1、长T2混杂信号,实质明显强化,肿瘤骨均为低信号,STIR显示肿瘤范围较大。④髂骨1例:X线表现为左侧髂骨大片状骨密度增高。CT示髂骨边缘不规整的骨质增生硬化,内呈板障状,患骨与邻近骨质分界清楚。外侧纵行片状骨质化,与髂骨宽基底连接,且境界清楚。灶周未见有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征象。MRI患骨在T1/T2呈等或低不均匀信号,边缘肿瘤骨与正常骨质信号相近,平扫和增强亦未见软组织肿块,STIR示相邻臀肌片状高信号水肿灶(图4)。   讨论   主要影像学特征性表现:①长骨:早期受累的髓腔中心呈斑点状或斑片状、筛孔状、鼠咬状溶骨性破坏,破坏区界限不清,一般没有骨质硬化,即使有,也与骨破坏是不成比例或不协调的[1]。骨干呈梭形膨胀。后期病变沿骨之长轴广泛蔓延,并由内向外迅速溶骨破坏。随病程进展,病变区溶骨破坏逐渐增多和范围明显扩大,并逐渐出现骨膜反应。骨膜反应多呈葱皮样表现,密度低和不均匀,其塑形差、排列不规整、无融合或增厚,少数放疗后层状骨膜反应粗而致密、边缘清。骨膜反应常被肿瘤突破形成特征性的Codman三角。肿瘤早期即可侵入软组织,形成不清晰的肿块,伴软组织弥漫性肿胀。   图1a为就诊第1个月:骨皮质破坏变薄,密度尚均匀,少量骨膜反应致密连续;图1b:骨皮质菲薄和断续,葱皮样骨膜反应排列不光整、塑形差并不连续,密度尚致密;图1c:骨皮质模糊、消失,以及骨膜反应性骨密度不协调性减低,其形态大部分消失,前后codman三角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轴向一般与破坏骨相一致,也可为分叶状较大肿块,在CT上肿块多等于骨质破坏范围,在MRI上多与髓内病变范围一致,也可表现为小破坏大肿块或超过髓内病变的范围。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并可见多而粗大的血管。②骨盆和肩胛骨:骨质破坏可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呈斑片状或泡沫状破坏区,或表现为增生硬化,或以膨胀性溶骨性破坏为主[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