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郁南连滩山歌艺术魅力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郁南连滩山歌艺术魅力剖析

广东郁南连滩山歌艺术魅力剖析   [摘 要]南江文化是当前云浮政府极力打造的具有云浮本土特色的三大文化之一。而独具特色的郁南连滩山歌是南江文化的瑰宝,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连滩山歌表达了三罗(郁南、罗定、云浮)劳动人民的心声,反映当地的劳动生活、男女恋情婚嫁、风俗习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示出连滩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拟从连滩山歌的历史起源、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南江文化 连滩山歌 艺术魅力 文化传承   山歌作为民歌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极为普遍的民歌体裁。最具特色的“连滩山歌”是南江地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表达了三罗(郁南、罗定、云浮)劳动人民的心声,反映了当地的劳动生活、男女恋情婚嫁、风俗习惯。其表现形式独特,无论是艺术手法或创作手法,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十分的自然巧妙,而且歌词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句式精炼,艺术效果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本文拟从连滩山歌的历史起源、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讨,以期把这种极具岭南特色的本土音乐文化加以推广和深化。   一、悠久的历史起源   郁南县连滩镇历史上曾是南江流域一带政治经济的中心集镇,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连滩成为当时民间赛歌的聚焦地,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连滩山歌因此而得名。据《旧西宁县志》(今郁南县)记载:“男女杂沓唱歌,遂成习惯,文人中有好事者,平时每出歌题,招人作歌,略似竹枝词。而土语多有音无字者,以意杜撰。歌词亦以俗而有趣味者为佳。”反映了当时人们咏唱连滩山歌已成习惯和普遍。   连滩山歌属于民间歌谣,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两广(广东、广西)三市(肇庆、云浮、罗定)六县(郁南、云安、封开、德庆、苍梧、岑溪),到现在已经传承了大约五代。“一路行路弯又弯,歌声飘出山过山;自古老少都唱惯,山歌圣地数连滩!”富有“山歌之乡”美誉的连滩,山清水秀,风光如画,山水的灵气孕育了当地兴盛的文风。早在20世纪50年代,连滩山歌就登上了大雅之堂,足见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期间举办的连滩民间艺术节上,连滩山歌已经成为重头戏,并成为云浮各级政府极力打造的具有云浮本土特色的三大文化之一。   二、丰富的思想内涵   《歌谣学概论》的主编吴超先生指出:“民歌,它以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为主,主要在口头流传,形体比较短小,字句比较整齐,与劳动生活结合紧密,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连滩山歌就是记载当地人民生活、劳动、繁衍的一种文艺形式,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出三罗人民的劳动生产、爱情婚嫁、时事政治等等,蕴含着连滩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充分展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连滩人在山歌中所融入的智慧和心血。   连滩山歌的思想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不同时期农民的劳苦生活。这部分山歌中所占的篇幅最大,例如描写旧社会农民生活困苦的山歌《?食难》等等;二是反映男女恋情婚嫁。情歌在连滩山歌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较高,这些情歌毫不隐瞒自己的思想感情,爱就爱、想就想,直率大胆,激情似火,充满生活气息,扣人心弦,韵味无穷。三是反映连滩的风土习俗。连滩山歌多在节目、喜事、集会、立神、结社、祭祀等活动中咏唱,这类歌反映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风习俗,是连滩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如《祝寿歌》、《进宅歌》、《添丁歌》等。四是反映各个时代的政治状况。这部分的山歌也有许多,有的歌唱历史事件及人物,有的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有的颂扬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这类山歌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心愿,成为历史的见证。   三、永恒的艺术魅力   连滩山歌,源于明朝庆隆年间,初为4句板,到清朝康熙年初发展为多板句。其特点是句句同辙押韵,4句的押4韵,6句的押6韵。曲调爽朗、雄亮,调声音乐结构基本固定,但歌者在演唱时因感情处理不同,腔调有高低之分,情绪亦有高亢、低沉之别。从古到今,连滩山歌都一直焕发着它永恒的、青春的艺术魅力。   (一)歌唱形式的多样化   连滩山歌的歌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式、对唱式、群唱式(打擂台)这三种。   1、独唱式。独唱式是山歌常见的表演形式,连滩人民就是用这种唱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愿望。这种独唱式的最大特点是第二首的第一句前头几个字,要适当地选择前一首尾句的几个字(也有全句接过来的)作为第二首开头的连接词。这表示“缠着”唱下去的意思,要接意但不须接韵。   2、对唱式。对唱式的特点是“句接句”,当人们互相对歌时,彼此接过对方末句作为应答的第二句歌词。要求对唱者必须按对方的韵来唱,这就形成一首山歌一韵到脚,而且第二句必须与对方第四句文字相同或基本相同。这种格式当地称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