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娘家”台湾-湄州妈祖文化交流浅析
[摘 要]妈祖“回娘家”风俗,在全国各地的妈祖信仰文化圈中都有。台湾各大庙作为湄洲祖庙的分灵或再分灵,为了保持和增强与大陆祖庙源与流的特殊关系,增强分庙的灵性,对到湄洲祖庙谒祖寻根都非常重视。只要条件成熟,来往方便,每年或每三年都要回祖庙谒祖省亲,规格庞大,气氛隆重,仪式讲究。受到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台湾妈祖“回娘家”、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回顾并了解这种现象的历史和现状,探求这种割舍不断的情感根源,对于研究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的关系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妈祖“回娘家” 台湾-湄洲 历史回顾 特点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课题(编号:05BG067)
在妈祖祭祀活动中,有一种“回娘家”仪式,即妈祖神像返回故乡,分灵妈祖回到自己出生地的仪式。表面上这是一种祭祀海神的仪式,是人们对海神及其出生地的崇拜,祈求分灵妈祖永葆其灵性,同时也表示后建妈祖庙对湄洲屿祖庙的依附性和从属关系。[1]事实上它更体现着人们对祖居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华侨落叶归根的心理诉求,体现了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心理和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显示了两岸同胞实现民族大团结的洪流不可阻挡。回顾并了解这种现象的历史和现状,探求这种割舍不断的情感根源,对于研究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的关系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台湾人民的祖先大多是来自妈祖的故乡闽东南,“大陆向台湾移民,历史上以闽人居多,闽人又以泉、漳二府为最。”[2]早期福建移民渡海或贸易,交通工具比较简陋,海上形势恶劣,其艰辛与危险非语言所能表达。在惊涛骇浪中,生死未卜,为强化心里支柱,在船上供奉妈祖,祈求妈祖神灵的庇佑,使他们安然抵达台湾。故在移民心目中,妈祖如同救命恩人,在知恩报恩的心理下,乃立祠膜拜,并尊为航海船只的守护神。[3]台湾省的妈祖庙,现在大约有1500座,信仰者多达1600万,占到台湾人总数的70%以上。[4]
由于妈祖肇灵于湄洲,所以追根溯源,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所有妈祖庙的祖庙,世界各地的妈祖庙皆是湄洲妈祖的行宫。不少文献史料载有各地行宫从莆田和湄洲直接割火分灵的记录,台湾各天后宫也几乎都有溯源到湄洲祖庙的联句。
妈祖“回娘家”风俗,在全国各地的妈祖信仰文化圈中都有。台湾各大庙作为湄洲祖庙的分灵或再分灵,为了保持和增强与大陆祖庙源与流的特殊关系,增强分庙的灵性,对到湄洲祖庙谒祖寻根都非常重视。只要条件成熟,来往方便,每年或每三年都要回祖庙谒祖省亲,规格庞大,气氛隆重,仪式讲究。受到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台湾妈祖“回娘家”、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前
在清朝统治时期,台湾大甲镇澜宫每隔廿年便前往湄洲进香,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与大陆往来受阻,才停止往湄洲进香[5],改为每数年往北港朝天宫进香及“刈火”。[6]但也有台湾信众不顾日本殖民者的禁令,渡海进香。台湾的鹿港天后宫就不定期组团越海到湄洲谒祖进香,其中1917年和1922年两次进香的规模最大。1937#63886;~中日战争爆发后妈祖进香活动曾中止几#63886;~。
1949年冬国民党政权退居台湾后,为求统治顺遂,对宗教自由的政策有所修正,[7]谒祖进香活动被迫中断。此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台湾民众一直无法实现到福建祖庙进香的愿望,他们就将思乡之情溶入到在台开基祖庙进香的活动中,或者是隔海遥祭。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陆沿海各地的妈祖庙修饰一新,香火日趋旺盛,1986年的妈祖诞辰纪念日,福建省莆田还举办了妈祖学术研讨会,台湾妈祖信众要求回湄洲进香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甘冒政治危险,冲破台湾当局的阻挠封锁,以不同的方式回到大陆寻根,并从祖庙迎请妈祖像回家供奉。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1982年台湾有4批10人到湄洲进香,从1983年湄洲祖庙寝殿修复后至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开放探亲前,到湄洲谒祖的台胞有157批562人,请回神像76尊。[8]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因为受当时政治环境及交通的影响,两地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时断时续。但是由于台湾信众对前往湄洲祖庙进香仍怀有热切的愿望,除了将思乡之情溶入到在台开基祖庙进香的活动中,他们还寻求来祖庙的各种可能的渠道,形成“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的局面,不过整体上规模不大,也无法形成常态性活动。
二、1987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谒祖进香热潮时期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后,谒祖寻根的传统又得到恢复,并逐渐推向高潮。这一时期的台湾香客分两种,一种是以庙组团或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