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忠孝之间宋代官员养亲方式剖析
忠孝之间宋代官员养亲方式剖析
摘 要 宋代官员在养亲方面有着更为多元的选择,在官方的鼓励与监督下,迎侍成为官员养亲的重要途径,但这一方式受到祖父母、父母身体状况及主观意愿的限制。若现任、新任官职不利于迎侍,官员往往申请近地差遣、留任、对移以应对迎侍中的难题,甚至不惜以降低官资的方式奉养双亲。如果无法采用迎侍这一方式,他们便申请分司官、宫观官等闲职来养亲,部分官员还会采用致仕、辞官的方式养亲。这些养亲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官员为官与养亲之间的矛盾,保障了家庭养老模式的顺利运行,有助于家庭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的稳定与维护。
关键词 宋代,养亲,家庭养老
中图分类号 K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0-0058-08
宋代为应对唐末五代以来社会道德沦丧、伦理崩坏的局面,不断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以恢复、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在社会秩序的重建中,家庭伦理秩序是宋代极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宋代不仅从思想层面构建家庭养老的规范,而且从制度上为家庭养老的推行提供保障。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宋代官员在履行养亲义务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申请闲职来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致仕、辞官养亲。以往的研究,在考察宋代官员回避制度时,提及官员在祖父母、父母高龄且患病的情况下可不受地区回避法的限制,采用近地差遣的方式养亲,①而对于近地差遣外的方式较少涉及,因此有关宋代官员养亲问题仍需进一步讨论。本文拟从家庭养老运行的角度专题讨论宋代官员的养亲方式,②分析官方政策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与制约,以深化宋代家庭史的研究。
一、迎侍尊亲
自汉代以来,官员便可将祖父母、父母迎接到任职地,移亲就养成为官员解决为官与养亲矛盾的重要途径,宋代依然如此。但北宋初年,迎养政策主要针对特定区域的官员家庭。至道元年(995年),宋太宗诫谕文武百官,若父母“在川陕、漳泉、福建、岭南等处”,“并令迎侍就养”,不依法迎养者,由御史台弹劾,并“重置其罪”。③在官方的支持与监督下,家乡在四川、福建、岭南等新收复地区的官员,可采用迎侍的方式将祖父母、父母迎接至为官之地,以便奉养。
其后,宋朝迎养政策逐渐突破地域限制。咸平二年(1008年),宋真宗在郊祀大赦之际,诏令“群臣迎养父母”,④家乡在川南、福建、岭南等地以外的官员,也可通过迎养的方式履行奉养义务。例如,欧阳修的父亲在其三岁时亡故,寡母带他投奔叔父。二十年后,欧阳修考取进士,“得禄而养”。任官以来,欧阳修便携带寡母宦游,长达二十二年。在欧阳修以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时,其寡母郑氏“以疾卒于官舍”,⑤终年七十二岁。沈立与欧阳修有着相似的经历,其父沈平早逝,母亲胡氏独自一人将沈氏兄弟五人抚养成人。沈立入仕后,尽心侍奉寡母,“迎养三十余年”,①与其朝夕相处。
官员子孙任官后,他们也会将赋闲的父亲、祖父迎接到任职地。谢涛早年试写表章,歌颂赵匡胤的统一功绩,考中进士后,官至侍御史。明道元年(1032年),“得请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分务洛下”。②其长子将他迎侍于京师。江南旧臣刁?b的儿子刁湛,累官至刑部郎中,以分司西京归老。当时,刁湛之子“从官便郡,更相迎养”。在儿子的侍奉下,“澹乎自适,凡十六年”。③李恕的两个儿子相继中举,他们“迎君宦游”长达十五年,对父亲“奉养甚适”。④崇宁三年(1104年),葛胜仲得知父亲致仕,即“取告迎侍”,⑤将父亲迎至京师,以行孝道。
南宋高宗朝,官方加强对官员迎养父母行为的监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宋高宗听从臣僚的建议,诏令监司、台谏官分别弹劾地方、中央“有亲年已高而不迎侍及归养”⑥的官员,提倡官员迎侍祖父母、父母。在官方的提倡与监督下,迎侍成为官员养亲的普遍方式。李发常被母亲彭氏训诫要尽职尽忠,以“图报效”皇恩。他“既奉教,益自策励,所至皆有声称”,受到多人举荐,“改右宣教郎知虔州兴国县”,将母亲彭氏“迎侍至官舍”,⑦尽心奉养。南宋名儒李侗的儿子李友直、李信甫均“举进士,试吏旁郡”,于是“更请迎养”,⑧以尽孝心。陆自高父亲早逝,寡母赵氏“?娜晃抟馈保?其兄弟二人“仕宦所至,必奉以行”,“迎养二十年犹一日”。⑨刘蕴的妻子董氏,长期跟随儿子宦游,“居处膳服之奉,燕游登览之胜”,子孙“扶床坐膝,朝夕笑语”,⑩尽享天伦之乐。
虽然政府提倡官员迎侍祖父母、父母,但这一方式在实施中也有很多限制。其中,最为主要的来自于祖父母、父母。对于年迈体衰之人而言,长途跋涉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有些老人即丧命于迎侍的途中。刘义仲在叔父、舍弟相继逝世后,“迎侍老母赴官湖外”,到湘北门户临湘时,“老母捐馆”,让其伤痛不已。即使官员迎奉之心迫切,也不得不考虑迎养的风险,“双亲年尊,且奉晨昏为便。相距二千里,岂可命驾轻出耶”,不敢贸然行事。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