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剖析.docVIP

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剖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剖析

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剖析   新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层面的实质性变化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我们把教学行为分成两大类,即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当、仪表欠自然、教法欠科学等。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却常常不为教师所注意。本文以新课程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中《力的合成》为例,对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展开分析。   1 课堂教学中无效行为的描述   《力的合成》一节是山东省青年教师物理优质课评比的比赛课题,总体上来说,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体理念,尤其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面做得比较充分。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尽量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但是,在授课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无效的教学行为,下面是无效行为的描述。   行为1:引入新课后,在旁边的黑板上板书标题:“力的合成”。但此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用多媒体投影在屏幕上的,未再使用黑板。   行为2:用多媒体出示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然后提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行为3:讲述并用多媒体出示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然后结合实例给出合力、分力及力的合成概念。   行为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辅导,大约持续了15分钟。一开始学生组内分工合作不协调,老师指导过的小组很快开始分工操作。10分钟后,老师先指导的小组已完成实验,开始进行一些与探究内容无关的操作。   行为5: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后。老师:同学们注意了,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实验操作。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学生仍在操作和讨论,很少有人注意到老师的说话声。老师:已经做出了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至同一位置时力的图示。部分学生开始注意到老师的说话声,但大部分仍在操作和讨论。老师:同学们停一下,没有完成的课下再继续!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作出了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至同一位置时力的图示。有的同学发现两个分力的加和与合力不相等了。现在试着将表示三个力的线段的末端连起来,看看构成的图形像什么形状。   行为6:老师:如何验证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A:做出以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与连出的图形比较。老师:很好。下面同学们实际验证一下。   行为7:在学生验证活动结束后,投影其中一组学生的操作结果,接着带领学生分析。老师:考虑到误差的影响,满足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满足!老师:告诉了两个分力,求其合力时,如何求?……投影时图片是顺着老师的视角放置的,学生看到的投影是反的,但老师一直看着投影平台上的实物进行讲解,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行为8:老师:我们知道了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方法,如何求多个力的合力?投影切换为合力大小与两个分力的夹角的关系。老师:(楞了一下,自嘲地笑笑)当两个分力的夹角增大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发生变化吗?   行为9:老师在讲述合力大小与两个分力的夹角的关系时,“偷偷”拿出自制的学具进行同步演示,学生有的看大屏幕上的结论,有的看老师手中的学具,有的听老师的讲解,有的在忙于记录。   行为10:经过大约5分钟抽象的分析得出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完全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解,部分学生的思路没能跟上节奏。部分学生开始摆弄仍在桌上的实验器材,个别学生开始打瞌睡。   行为11:相邻两个教学环节之间均是直接的转换,缺少必要的过渡。   行为12:老师:下面看一个例题,首先读读题目。同学B,说说你的思路。学生B: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老师:同学们看,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要求出它们的合力……同学B你坐下,我们只需要作出这两个力的图示,再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画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同学们试着做做。   学生开始做题,时间大约2分钟。   行为13:老师:同学C,你的结果是多少?学生C:75N。老师:你是怎样做出来的?学生C:利用勾股定理……老师:我是说用做图法,你说说利用做图法应该怎样做?学生C:先做出两个分力的图示,再做平行四边形,量出对角线的长度就是合力的大小。老师:还有方向,方向怎么求?学生C:用量角器测量合力与F1的夹角。老师:很好,请坐。谁还有其它的方法?   2 无效行为的归类   纵观上述各种教学行为,结合新课程实施中中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无效教学行为可以归为如下几个层面。   2.1 传统教学方式的延续。尽管中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为体现新的理念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长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