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导学纲要
《咬文嚼字》导学纲要
一、课文资料链接
1.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现在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但学理性相对稍弱。
2.信是纯朴情怀的伤感的流亡。
信是自我扮演的陌生人的一次陌生的外化旅行。
信是一次遥远而飘逸的触动。
信是焦虑时钟的一根指针。
信是锚地不明的孤独航行。
信是心灵创伤的一次快意复制。
信是两次节日之间的漫长等待,信是悦耳哨声中换气般的休止,信是理智的一次象征性晕眩。
信是陈词滥调的一种永恒款式。
信是隐语者的游戏棒。
信是沟壑对深渊的一次向望。
……
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先锋派作家孙甘露的代表作《信使之函》中的一段话,他给“信”下了十几个定义,然而我们并不能凭借这些定义来理解“信”这一事物。其实,这段文字是作者的心灵呓语,是在汉语言文字中一次冒险的旅行,是作者孤独的文学实验。我们不必去深究到底什么是“信”,我们只需要体会这段文字由于奇特组合所产生的独特的美学效果。这些文字的背后并没有意义,文字的意义就在文字组合本身,也就是文字的单纯的“诗意化组合”,我们可以把这理解成咬文嚼字的极端事例。
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悲剧心理学》、《无言之美》、《谈美》等。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明确作者的主张。
2.品味本文的妙语佳句,咬文嚼字,提高品味鉴赏和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文研讨
人之所以有别于物而存在于世界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有着无比丰富的感情世界,人在表达自身感情的过程中发而为言便是“声”,落而为文便是“字”。文字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唯一载体,从古至今概莫能外。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只能是锤炼我们的文字,让它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我们想表达的一切,也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咬文嚼字”。
1.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所举的“咬文嚼字”的例子。
2.怎样认识“咬文嚼字”这一现象“
明确:“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是“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的要求是“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是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咬文嚼字”背后体现出的精神是对人的情感和艺术的认真与虔诚。
四、课堂训练
1.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①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①
答案:由“客”可知不是戏曲界专业人士
②
答案: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③
答案:他还搜集了700余份上世纪的戏单。
2.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找出一些不咬文嚼字而造成的非常尴尬乃至伤害朋友的例子。
五、拓展训练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一天,她给哥哥苏轼和大诗人黄庭坚出了个题目: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要求两句诗的中间各加一个动词,看谁填好后的诗句最富神韵。苏轼不愧为大文豪,随即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也不甘落后,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听后却连连摇头说:“不佳!不佳!”并在二人的催促下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二人听后,不由得拍手叫好,连声称赞。诚然,二人的诗句写得不错,但与苏小妹的诗句相比却稍显逊色。
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苏小妹的诗好在哪里,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这两联中分别填上你认为最好的一个字并且说明理由。
苏小妹的诗写得清幽淡雅,有情有色。“扶”字,写出了柳的柔弱婀娜及风与柳的依恋亲昵,有情;“失”字,写出了梅花的雪白淡雅与月色的皎洁明净,二者互相映衬,水乳交融,有色!平淡的两个动词,而境界全出。一幅风儿轻轻,杨柳依依,明月白梅交相辉映的优美画面便呈现在眼前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