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VIP

浅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浅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摘 要 语文教师要以授人以道、师人以德为重要根本,答疑解惑,传授知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纯净的心灵、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087-02   所谓德育,就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思维单纯,犹如一张白纸,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正面教育。也有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时期才是人生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常常忽视小学中的德育教育,这样就大错特错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善于教育,就不能使之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在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让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做到教书,又要做到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笔者着重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阅读中渗透   1.1 在课文中渗透   1)牢牢把握课文中的德育点。课文的选入,在编排上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有的侧重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有的侧重于集体观念的教育,有的侧重于亲情的教育,有的侧重于珍爱生命的教育……所以当教完一篇课文时,教师一定要把文中的闪光思想和其高尚情操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让课文的文学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一个心灵与作品得到共鸣的效果。   例如,长春版第10册《快乐王子》一文围绕快乐王子和小燕子展开,突出了两个主人公舍生取义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先大量地朗读,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再侧重找出快乐王子帮助他人、小燕子帮助快乐王子完成心愿的语句,从中体会出两个人是如何舍生取义的,更从中体会出善良、友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物品,也让其从中明白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自己应该如何去做,让德育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之中。   2)让课本与实际相结合。课文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这就让这些课文有了真实性,让其与学生的实际相对应,让学生从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受到感染。如长春版第10册《藏羚羊跪拜》一文叙述了一只藏羚羊为保护自己肚中的孩子,向猎人跪拜求生,但最终没有逃脱猎人的枪口,而犯人也为之感动,从此不再打猎的故事,其人物内心的复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讲解时把握两个主人公,一是藏羚羊,二是老猎人。通过藏羚羊跪拜,体会出母爱的伟大,而通过老犯人的做法,唤起从头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笔者先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然后让其结合生活经验,知道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更为了自己健康成长所放弃的个人生活,这对于母亲来说,不正是精神上的跪拜,更体现母爱的伟大?而在教学对待生命的看法时,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动物的,身边的人又是如何对待的,今后自己会怎么去做,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珍爱生命的德育教育。最后笔者又出示一句名言:“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一只鸟被捕,人们才发现,钱财不能吃。”进一步告诫学生,珍爱生命,任何一种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人类的伙伴,让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得到教育,更唤起他们保护动物的情感。   1.2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   1)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的教育。   ①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赵令畸《侯鲭录》写道“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更让人体会到兄弟之情。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②友情教育。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也会不健康,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友情,如王维的《山中送别》,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纯朴而深厚的感悟;杜牧的《赠别》、高适的《别董大》、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2)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①热爱生命之源——水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十分必要。刘禹锡的《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