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浅述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摘要】关于江浙一带多管瓶的发展与演变,学术界向来看法不一。但大多将东汉-魏晋时期与唐宋阶段多管瓶一同探讨。本文认为两时期多管瓶在出土主要窑口、器物特征方面差异甚大,从类型学角度来看不存在继承关系,宜作两体系探讨。文章就越窑与龙泉窑自身发展及各时间段多管瓶演变特征总结分析,浅析各自演变规律。
【关键词】越窑 龙泉窑 魂瓶 多管瓶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14-02
一、关于江浙地区多管瓶的一些论述
一、关于江浙地区多管瓶的一些论述
江浙一带窑口众多,历史时期江浙地区生产的瓷器种类繁多,。而多管瓶作为两晋到宋代一种重要的明器,一直是江浙各个窑口各个时期瓷器生产重要产品。只不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多管瓶因多管而得名,关于多管瓶的称谓,学界内尚未统一称谓,这里我们暂且按照器物表面的管数将其称之为多管瓶。作为一种明器,这一器物类型最早课追溯到东汉时期的五联罐,后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均有生产,但是名称可能有所变化。
二、东汉魏晋阶段多管瓶的演变
东汉至魏晋时期多管型瓷器分布各地,在德清窑、瓯窑、四川邛窑有少量出现,岭南、湘淮、江东因素均有出土。如闽侯出土东晋五联罐、七联罐,江西黎川黎溪出土带托五流瓶。但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仍在越窑。
越窑窑址在慈溪、余姚、绍兴、上虞一带,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为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以上虞为中心的宁绍平原是五联罐和魂瓶的最早产生地和集中分布区,这里应该是该类器物最初的起源地,其他各地所见的五联罐和魂瓶都是由这一中心扩散开的。”[1]
多管瓶作为一种明器,这一器形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称之为五联罐,因其造型是在一个瓶子的口沿和肩部塑以五个葫芦形小罐所以称之为五联罐。五联罐与器物的腹部相通。浙江上虞博物馆收藏的东汉青釉五联罐,器物口沿和肩部托着五个小罐,器腹相粘连,器身以多道弦纹作为装饰。釉色为青色,釉层极薄,应为时代较早的五联罐。东汉至三国期间越窑青瓷瓷胎呈灰白色,少数胎质疏松,釉色以淡青为主,少有黄釉或青黄釉,器型纹饰以弦纹、水波纹及叶脉纹为主,多管瓶主要为弦纹装饰,烧制多用三足支钉叠烧,故器物内底留有三足支钉痕。绍兴市塔山街道征集越窑青瓷五管瓶:
扁圆腹,假圈足,通高48cm,底径12cm,腹壁饰有弦纹数周,颈塑五管,中管高大,灰白胎,青灰色釉。至三国西晋,越窑青瓷发展至第一个高峰,产品种类丰富,多管瓶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多管瓶装饰题材和技法多样,以动物题材最为普遍。
三国两晋时期的五管瓶,又称为魂瓶、谷仓罐、堆塑罐。这一时期的魂瓶,器形上保留了五联罐的一些特点,又在五联罐的基础上堆塑了一些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等形象于器物的肩颈部。江浙地区的堆塑罐主要为越窑烧制,流行于三国、东吴和西晋时期。
东汉之西晋阶段多管型瓷器最早出现表现为东汉时期的五联罐。浙江慈溪博物馆藏东汉越窑酱釉五联罐:器型主体为直口罐,口沿及肩部托五小罐,小罐皆呈盘口壶状。五联罐的典型特征是在中间一大罐的肩部等距离堆附四只小罐,至西晋时期管体逐渐趋小,也仍为盘口壶状。从而可推断多管瓶由盘口壶和直口罐的堆叠再创造发展而来,且此类罐底与瓶体相通,瓶无盖。
自东汉晚期始,多管瓶肩部至瓶口堆塑渐渐出现,至三国西晋集动物、人物、亭台楼阁之形象堆塑于一身,构造复杂,形象众多,管口为多重堆塑围绕。青瓷魂瓶:残高18.5cm,罐体残,突棱上部塑有三层半圆形门楼,檐上塑有鸡、狗、鸽等禽鸟,门楼两侧塑一大一小阙型亭阁和狗,其旁塑人物百戏群像,人像上方置五管,馆上停众多引颈展翅的鸽子,平底内凹,灰白胎,青灰色釉。至西晋中晚期,五管被楼阁建筑替代,逐渐向谷仓罐发展。
除肩颈部堆塑装饰外,瓶身纹饰简单,腹壁素面或饰以简单弦纹数周。至三国西晋出现简单堆贴,大体仍然从简。东汉青釉五联罐、东汉越窑酱釉五联罐、三国青瓷堆塑罐皆为简单弦纹甚至素面。作为一种明器,五联罐象征着谷物充丰,最大程度上满足死者灵魂的需求。
三、唐宋阶段的变化
唐中晚至北宋时期多管型瓷器少量出现于定窑、登封窑,主要存于龙泉窑。“对慈溪市上林湖、杜湖、鄞县东钱湖等地五代北宋的越窑遗址进行反复调查时,都没有见到多管瓶的瓷片,同时在宁波绍兴一带原窑址主要产地的宋墓中,只出土青瓷、青白瓷的注子、盏托、碗、盘、粉盒等日用瓷和铜镜,在少数墓中也出土装粮食的粮罂或多角瓶,而没有发现多管瓶和龙泉窑出土的那种盘口壶…… 它们是龙泉窑特有的一种产品。”
龙泉窑始烧于三国,盛于宋元,至明清逐渐衰落。北宋早期胎体颜色灰白中略闪黄,出棱处釉薄露出胎骨灰白色,形成白现状,俗称出筋。而器形釉色?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育学原理 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pdf VIP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PT课件.ppt VIP
- IEC60335-1-2020中文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文翻译稿).pdf VIP
- 高中班主任工作计划2023第一学期.doc VIP
- 工业废水中乙醇叔丁醇的回收工艺设计.docx VIP
- BRCGS包装材料 (第七版) 变化点解读.pptx VIP
- 医院PCR实验室质量管理课件.pptx VIP
- 《工程测量实用技术实践实验报告:水准测量》1600字.doc VIP
-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 城乡规划体制.ppt VIP
- HJ 828-2017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正式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