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本老子绝智弃辩章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本老子绝智弃辩章分析

简本老子绝智弃辩章分析   荆门博物馆郭店简整理小组就郭店简《老子》“绝智弃辩”章释文如下: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笔者认同此释文。   一、释义   关于学界就“绝智弃辩”、“绝巧弃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谭宝刚博士曾做过总结,此不赘述。①于“绝伪弃诈”、“见素保朴,少私寡欲”两句,学界的认识大致相同。于“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一句,无定论,多猜测之说。   笔者释义如下: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说文》:“断丝也。”《玉篇》:“灭也。”智,智谋,聪明。“智”古作“知”。从道家的角度看,“智”与“知”区别甚大。“智”为常人之认识,出自“人心”(人欲);“知”为圣者之思想,源于“道心”(天理)。弃,扔掉,抛弃。辩,《集韵》:“巧言也。”“巧言”即蓄意编造的言辞,不实之词,实为谎言,俗谓“花言巧语”。民,百姓,平民。利,利益,好处。百倍,倍数极高。   “绝智弃辩”即毋“自见、自是、自矜、自伐”,不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不文过饰非。今本《老子》57章“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65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75章“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皆“绝智弃辩,民利百倍”之意。在上位者不劳民伤财,按客观规律办事,百姓自然安居乐业。而若自以为是,以一己之私欲浅见来代替客观规律,其结果必然是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交流关系,导致灾祸频仍。《史记·殷本纪》载:“帝纣……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比较而言,文王“绝智弃辩”,商纣王则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绝巧弃利,盗贼亡有   巧,奇物,淫巧。利,利益,财货。盗,偷窃。《说文》:“私利物也。”贼,伤害,杀害。《说文》:“败也。”《玉篇》:“劫人也。”   今本《老子》75章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史记·殷本纪》载:“(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盗贼生于贫困,贫困源于压榨。“绝巧弃利”与“盗贼无有”之间的关系,以笔者所知,惟谭宝刚博士有所见。他说:“……春秋后期各国多盗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盗’的产生不是贪图珍奇好玩,而是不堪奴隶主贵族的残酷剥削、出于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而被迫起来反抗。”②笔者固然不认可其袭用“奴隶主贵族”之说,但对其思路和观点是赞同的。   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伪,假,不真。《说文》:“诈也。”指人即伪忠伪善之徒。诈,欺骗。《说文》:“欺也。”指人即奸邪之辈。复,回复,回归。孝,敬祖,尊亲。《说文》:“善事父母者。”慈,仁,善。   与“绝伪弃诈”的君子相反,纣王“近伪任诈”。《史记·殷本纪》载:“(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三言以为辨不足   言,话,言辞。《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以为,以之为。辨,辨别,辨认。《说文》:“别也。”不足,修养上的缺陷。   “三言以为辨不足”,其意为“这三句话是用来辨别修养之不足之处的”,也就是说这三句话是修身的标准。考察文献可知,“三言以为辨不足”之说非老子创造,而是老子沿用的古圣之说,如《夏书·五子之歌》即载有“大禹之戒”,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或命之,或呼属   命,《说文》:“使也”。《玉篇》:“教令也。”《尔雅·释诂》:“告也。”呼,召唤。属,叮嘱,告诫。“命”,训诰、告诫,如《夏书·仲虺之训》、《商书·伊训》、《商书·尹诰》等,《周书》、《逸周书》保存的“命”更多。“属”多为叮嘱、劝诫,如文王嘱武王之《保训》、《文传》、《文儆》,成王嘱康王之《顾命》。   见素保朴,少私寡欲   见,看,《说文》:“视也。”素,本质。本义为未染色之织物,《说文》:“素,白致缯也。”保,保全,守住。《说文》:“养也。”朴,本性。本义为未加工的木材。《说文》:“木素也。”少,减少,削弱。私,偏己之谓,与“公”相对。寡,淡,舍弃。《说文》:“少也。”欲,偏好,过分喜爱。《说文》:“贪欲也。”   从道家的角度看,“素、朴”即先天“真、纯”之本性,“私、欲”即后天“假、杂”之人心。另外,笔者认为此句为老子总结周文王遗训(《清华简·保训》、《逸周书·文传》、《逸周书·文儆》)之言,其中蕴含的思想非老子自创。   综上,笔者译郭店简《老子》“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