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质柳斗形器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瓷质柳斗形器初析

瓷质柳斗形器初析   柳斗形器,一般直口或小敞口,矮领或竖直颈,弧腹,圜底或平底,有的有圈足,外壁皆饰柳编纹,是古代瓷器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器物。   迄今所见生产柳斗形器的主要窑口有陕西铜川黄堡窑、耀州窑,河北曲阳定窑,河南鲁山段店窑、新密西关窑、登封窑、宝丰清凉寺窑,浙江越窑、瓯窑,江西赣州七里镇窑、景德镇湖田窑、吉安吉州窑等。其中赣州七里镇窑、黄堡窑、瓯窑、越窑、鲁山段店窑和新密西关窑发现了晚唐五代柳斗形器标本,其余多在两宋时期。   除窑址外,墓葬、塔基和窖藏中也有少量出土,包括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四年(946)墓、安徽全椒西石北宋墓、湖北浠水清泉?北宋侯仲修墓、江苏镇江无线电五厂南宋墓、江西清江矗湖村鹤卵冈宋墓、辽宁朝阳双塔区红旗街道西上台村辽墓、河北定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静志寺塔基地官、陕西彬县窖藏、河南洛阳安乐乡窖藏、河北滦县、河南郑州管城区东西大街等。   另外,还有一些文博单位收藏的传世品。如上海博物馆就收藏有一件定窑白釉柳斗杯。   本文拟对柳斗造型的瓷器进行系统梳理,以就教于方家。   柳斗形器的类型和特征   柳斗形器在陶瓷界尚无统一称谓,有称柳斗杯的,也有称柳斗罐的,还有称为柳斗钵的,多据习惯定名。为方便起见,本文主要依据器物造型和口径的差异将瓷质柳斗形器分为三类:矮领弧腹的,口径10厘米之下者称柳斗杯,之上者为柳斗罐;深腹束颈者则皆为柳斗罐;另外,还有一类矮领弧腹的较为特殊,尺寸较大,内底有一圈涩胎,仅见于耀州窑,属于温碗的性质,称为柳斗温碗。   (一)瓷质柳斗形器的类型   1.柳斗杯   据造型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   钵式,直口、方唇、浅弧腹、圜底或小平底。   五代黄堡窑出土的青釉柳斗杯(图一),胎白色,内外施满釉。釉色淡青。外壁模印柳条编织纹。   陕西彬县窖藏出土的北宋耀州窑青釉柳斗杯(图二),由柳斗杯、托两部分构成。杯腹用粗划线饰同心圆表示柳条纹;杯托平沿折腹,托心有凸台,台面周围贴塑莲瓣,玉璧底。深灰色胎,细而坚致。青釉泛黄,釉色纯正,匀净光亮,施满釉。足底擦釉。   另外,五代黄堡窑出土和北宋耀州窑址出土的柳斗杯皆属于此型。   河北滦县出土的北宋定窑白釉柳斗杯(图三),圜底微内凹。腹部模印柳编纹。胎质细白坚硬,釉色润泽,白中闪黄。造型小巧,做工精致。   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官出的定窑白釉柳斗杯(图四),口部饰宽带弦纹,腹部及底满印柳编纹,圜底内凹。胎质细白坚硬。釉色略泛青灰,透明润泽,施满釉,口唇部无釉。   上海博物馆藏北宋定窑白釉柳斗杯(图五),通体仿柳编造型,平底微内凹。胎质细白坚硬,釉色润泽略泛黄,施满釉。   B型   撇口、束颈、鼓腹、矮圈足或小平底。   据肩部差异分为弧肩和折肩两个亚型。前者如湖北浠水北宋侯仲修墓出土的耀州窑青釉柳斗杯(图六),矮圈足,灰白胎,内外施青釉,釉色均匀、透亮。颈部刻三道弦纹,腹部对称刻多重“u”形纹。后者如辽宁朝阳西上台村辽墓出土的青白釉柳斗杯(图七),圆唇、矮圈足。肩部饰弦纹两周,腹剔刻两组柳斗纹,各占腹部一半。杯内素面,底微凹,肩处有锈斑。内外满釉,布满细小开片,胎质白而细腻,器壁很薄。   C型弧腹、高圈足。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四年(946)墓出土的柳斗杯(图八),圆唇、敞口,五曲花口,腹斜曲,喇叭形高圈足,胎体极薄。白胎,细腻坚致。白釉微泛青色,晶莹光亮,施满釉。杯外壁模印柳编状纹饰。   2.柳斗罐   根据造型差异分为四型。   A型   竖直颈乳丁柳斗罐。圆唇、翻沿,束直颈,鼓腹,卧足。颈部饰乳丁一周。   据颈的长短分短颈和长颈两个亚型。前者如七里镇窑址出土的一件(图九),腹部刻划多重“U”形纹。内外施酱釉,乳丁白色,胎灰色,料疏松,色泽光亮。江西清江鹤卵冈宋墓出土的七里镇窑褐釉乳丁柳斗纹罐属此型。后者如七里镇窑址出土的南宋褐釉乳丁纹柳斗罐(图十),束直颈较长、下腹内收。口沿及颈部施褐色釉不及底,乳丁白色,腹部刻划多重同心圆柳斗纹。又如湖田窑址出土的青白釉柳斗罐(图十一),肩、腹交接处有两道凹弦纹,弦纹中饰一周褐色凸乳丁纹,腹部刻划网格柳斗纹。白胎,内、外均施釉。另外,安徽全椒西石北宋墓出土的青白瓷柳斗纹罐、镇江无线电五厂南宋墓出土的景德镇窑柳斗纹罐也属此型。   B型   束颈、撇口折沿、鼓腹,平底或矮圈足。   据肩部差异分两个弧肩和折肩两个亚型。前者如耀州窑遗址出土的柳斗罐(图十二),尖唇,折沿。青灰胎,多气孔,质坚细,致密。釉色青绿,密布细小的气泡,匀净润亮,施釉至足跟。外壁沿下饰凹弦纹三周,其下为粗线刻划的柳条纹。后者如洛阳安乐乡窖藏出土的景德镇北宋青白釉柳斗罐(图十三),下腹斜收,小圈足。满釉、釉色均匀润泽,腹部饰划花半圆弧线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