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趣绝句浅述
童趣绝句浅述
童趣绝句写童时的乐趣,细致入微,生动真实,塑造了可爱的儿童形象:玩童、牧童和盗童。描绘了可感的童真童趣:天真、伶俐和好奇。勾起了我们可味的童年记忆:值得永藏心底。
一.可爱的儿童形象
童趣绝句中主要有三类儿童形象:玩童、牧童和盗童。玩童属儿童天性形象,牧童是儿童劳作本质展示,盗童为儿童不良品质初露。
(一)玩童。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玩中乐,在玩中成长。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儿童除读书之外,都在玩耍中度过,充满着童真和童趣。春天,可以放风筝、捉蝴蝶和捉柳花。放风筝,童心如春风浩荡。高鼎《村居》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孩子散学归来,趁着和煦的阳光和温暖的东风,将风筝放飞于蓝天之上,身心俱宜。捉蝴蝶,童心似蝶舞灵动。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写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扑蝶,“急走”、“追”两词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刻画得惟妙,而“无处寻”三字使画面静止,在一片金黄菜花地,一幅搔首踟蹰、怅然若失的儿童特写。捉柳花,童心若柳絮飘忽。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夏天,可以玩水、钓鱼和捉蝉。玩水,性属嬉戏,杜甫在《进艇》诗中有“晴看稚子浴清江”,童孩戏水兴奋。钓鱼,事有所趣。有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细节传神,妙趣横生。“蓬头”为其野态,“侧坐”为其野姿,“遥招手”为其神态,“怕得鱼惊”为其心态,前二句绘其形,后二句传其神,小儿全神贯注盼鱼儿上钩的心情与神情栩栩如生,认真与天真俱在,童心与童趣盎然。捕蝉,情实专注。有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中先写牧童之动,高坐牛背、大声唱歌,气派何等散淡;后写牧童之静,屏住呼吸、眼盯鸣蝉,神情多么专注!秋天,可以捉蟋蟀。有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句写出了儿童提灯绕篱寻蟋蟀的有趣玩耍,似归故里,犹回童年。“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与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让客居他乡的游子油然而生充满意趣的儿时趣事。冬天,可以玩冰雪。有杨万里《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罄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动情,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形状上,以圆形为主,“金盆”脱出“银钲”;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声音上,“玉罄穿林”之高亢忽转“玻璃碎地”之清脆;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常年玩耍间,顽童亦有悠然大人者和嚣然孩提者。悠然者,辛弃疾云“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孩子解馋吃莲蓬,悠然自得地翘着双腿,俨然小大人一个。嚣然者,属“顽童”之类,无赖至极,如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魉?泠泠,小儿索啼树上莺。”小儿哭闹着想要树上黄莺,无理而有趣,亦为山野之家添生机。
(二)牧童。玩耍之余,为父母帮衬学习劳作之事,亦能锻炼生活能力,如捡谷锄禾,能知晓盘餐之辛,“妇女窥篱看,儿童拾穗歌”(陆游),“妇女忧蚕租叶去,儿童耘麦荷锄归”(陆游),如喂鹅赶鸭,有胜任劳作之乐,“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邵亨贞),“鹅鸭出栏去,儿童临水驱”(梅尧臣)。儿童玩耍中力所能及之事最普遍者莫若放牛,所以牧童形象最为经典。牧童中热情者,“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敬业者,“?I犁满野及冬耕,时听儿童叱犊声”(陆游)。亦有悠闲者,雷震《村晚》所写:“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牛背横坐,自然归家,短笛信吹,不成曲调,悠闲自在,乐趣无尽。还有怡然者,有杨万里《安乐坊牧童》:“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放牛时,牧童乘柳阴酣睡,牛儿亦趁机过界偷吃,真是其乐融融。更有超然者,有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超然世外吹天籁,胜却世间追名逐利人。
(三)盗童。玩耍之中,有时自然流露一种不良习性。儿时,都做过偷瓜摸枣的事儿,按常理,大多数孩子都会挨大人的责骂,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莲的孩子却是这样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天真活泼的小娃撑着一只小船偷采白莲,回来时却不懂隐藏自己踪迹,荡开的浮萍中有一条水道船尾闪现,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读来温馨可爱,孩子憨态跃然纸上,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