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节廊桥走桥信仰民俗初析
端午节廊桥走桥信仰民俗初析
摘要:端午节廊桥走桥信仰民俗深藏在以闽东北周宁一带为中心的山区地带,长期不见历史文献所记载。文章先从历史文献上进行追溯,再通过实地田野调查所得资料,首次对这种民俗事象的仪式略作描述,同时揭示了其意义功能。
关键词:端午节;廊桥走桥;信仰民俗;闽东北周宁一带
一、在闽东北周宁一带发现端午节廊桥走桥信仰民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们知道这个节日的主要民俗是赛龙舟、吃粽子。然而另外一个并不广泛存在的重要民俗却鲜为人知。那就是端午节廊桥走桥民俗。这种极富有地域特色的楚民俗孑遗,如今并不多见了。笔者在闽东北周宁一带做木拱廊桥的田野调查时有幸发现并目睹这种民俗。这种民俗活动目前并不是广泛分布整个闽东,主要分布在周宁,以及与周宁交界的周边邻县地区,如福安西部与北部山区的一些乡镇。寿宁的芹洋、下党乡南部有些地方。屏南有些乡镇。政和县东部。以及在周宁西北向与周宁不接壤的浙江庆元县等。呈现出以周宁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地域分布特征。
笔者在闽东北木拱廊桥的田野调查中得知几乎所有的周宁木拱廊桥都有端午走桥民俗。闽东北周宁一带是典型的山区地带,受河狭流浅用船少的限制,赛龙舟明显较少,走桥祭屈便凸显出来。现存居民绝大多都是晋末主要还是唐宋以来北方移民的后裔。走桥民俗是南北方多种民俗文化融合后在特定封闭的山区地带传承、变异的结果。当地民众告诉笔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更喜欢选择木拱廊桥是因为木拱廊桥中都供奉有神灵。既祭桥神也祭屈原。这种民俗活动的祭祀有明确的崇拜对象,是典型的信仰民俗。端午节廊桥走桥信仰民俗是如何产生、发展、演变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献。
二、历史文献上还没有完整的端午节廊桥走桥民俗记载
查阅历史文献时,笔者惊奇地发现,端午节走桥民俗在文献上完整的记载基本上可以说还没有。文献上所能看到的多是元宵节走桥与简单的端午节投粽祭屈民俗。目前研究端午节民俗活动的成果已经很多,但都没有完整地提出端午走桥民俗。其实端午节一开始所纪念的人物各地并不一致。早期北方、浙江、荆楚一带纪念的对象都不一样,大约到唐代随着屈原影响在全国被认可,才统一开始纪念屈原。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第一次记录了完整的粽子源于纪念屈原传说。明朝《本草纲目》较早提到端午节投粽祭屈现象。从明朝的历史文献看,元宵走桥明朝已经比较流行。但各地的称呼又有区别:南京称“走桥”;江苏称“走三桥”;福建称“转三桥”;河南称“大观灯”或“消百病”;满族称“走百病”。到清朝还很流行。但都是讲元宵走桥。却没有讲端午走桥。就像木拱廊桥,文献没记载不等于就不存在。杨林著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只提到元宵节的走桥习俗。指出明谢肇在《五杂俎?天部二》提到闽中元宵节有走桥习俗,认为元宵节走桥习俗唐朝已有。《汉语大词典》中将走桥解释为“明代北方民俗,妇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相率出游,以怯除百病。”。把走桥只限于明代北方,明显有误。其中没有提到端午走桥民俗。王景琳、徐匀主编的《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虽有“走桥”――“走百病”的记载,但讲的都是中国南北方的元霄节走桥,未提到端午节走桥。所以笔者查看了闽东的一些地方史料。就连目前都没有提到端午走桥端午走桥最盛行的周宁,从其最早的县志――修于民国初年的《周墩区志》讲到端午节时只是说“各家为角黍祭先祭祖”。20世纪90年代编的《周宁县志》中才提到端午节桥上投粽祭屈,只是简单提及东洋溪一带群众端午节有到桥上丢粽子,一悼念爱国诗人屈原,内容仍然不完整。20世纪90年代林国平老师主编的《福建省志.民俗志》中有提及莆田、福州、福清的元宵走桥。在介绍福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虽没有明确提到端午走桥活动,但有提到福建端午节投粽祭屈祭以粽祭祖的习俗。在2008年1月由“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编写出版的《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一书也没有提及端午走桥的民俗。以上文献虽没有完整提及端午走桥,但我们可以看到其源头的影子。可见端午走桥民俗是南北方元宵与端午多种民俗文化融合、衍化的结果。可以说端午走桥民俗已长期被历史所忽视。从这种民俗现存的内容可以看出。
三、以周宁登龙桥与政和水弄桥为例的端午节廊桥走桥信仰民俗
本人现以在闽东北田野调查中所见所闻的周宁七步乡登龙桥和与周宁交界的政和镇前镇水弄桥的端午廊桥走桥民俗为例,来描述这种信仰民俗事象的内容并揭示其意义。周宁登龙桥是一座木拱廊桥,座落于周宁八蒲村下游。廊桥上神龛主祀观音,配祀真武帝、土地神。桥头还有一个小庙,庙内供奉本地黄拓主、孔子、虎马将军。座落在政和镇前上梨洋村下游的水弄桥。是座木平廊桥。桥上主祀观音,配祀东平尊王。在当地人观念里,它象征阴间的奈何桥――是走桥活动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