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方言禁忌语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邯郸方言禁忌语剖析

邯郸方言禁忌语剖析   摘 要:禁忌语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其复杂的民间社会文化现象,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禁忌语是人们封建愚昧的表现,但也有一些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它像其他民俗事象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   关键词:禁忌源流;禁忌语分类;与时代发展      禁忌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邯郸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本文只就邯郸方言禁忌语的几个方对略举一二,希望能为邯郸方言与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一、禁忌源流      从语源上看,“禁忌”一词来源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语tabu,最初起源于宗教。现在国外通常被称作taboo,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其含义是“神圣的”和“不可接触之意”。   我国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禁,吉凶之忌也,从示林声。”“忌,憎恶也,从心己声。”孔颖达疏:“忌,禁也。”即禁忌的含义主要为“禁止、抑制和忌讳”。   禁忌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习俗,早在我国周代就见于史籍了,可算得上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周礼?曲礼》曰:“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禁忌在民间更多的时候被人们称作“忌讳”。实际上,“忌讳”一词在文献中的出现也早于“禁忌”。《周礼?小史》记载:“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禁忌语是一种常见的民间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们居住、生产、婚姻、丧葬、饮食、节日的方方面面,凝结着人们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二、禁忌语分类      “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语言往往被人们赋予了超人的神秘力量。人们对语言有一种“既敬且畏”的心理,认为语言具有灵气、魔力,能影响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甚至视为祸福的根源。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自然导致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语言禁忌。   (一)疾病、死亡禁忌   死是人们最忌讳的事情,邯郸有“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一俗话。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但死亡又是人生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量避免使用“死”这个字眼,因而产生了诸多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说法。例如,婴幼儿及未成年人死亡,人们便说是“没拉扯大、殇了”等;成年人死亡称作“不在了、老了、咽气了、走了、没了、无常了”等。   人们不仅尽量避免使用“死”这个字眼,甚至与死有关的词语也要忌讳。棺材与死亡密切相关,因而尤其忌讳。一般将棺材称为“寿材、六块板”,如果在人还没有咽气时亲人为其买棺材,就不能说去“买棺材”,而要说去“看货”,把棺材当作一般的货物讲。   疾病也与死亡关系密切,人们对疾病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基于这种心理,与疾病有关的词语也尽量避免使用。生了病,一般也不说生病,而说不好受、不得劲、不舒服等。如果未成年子女说“腰疼”,父母便马上回道:“小孩儿没腰,不疼。”这是民间对疾病忌讳莫及的心理表现。还有的地方也不说“看病”,用“请先生”来代替。   (二)年龄禁忌   人们认为某些年龄数字同样会给自己招来不幸。邯郸方言中有“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一百年的老刺猬”的说法。老年人忌说自己一百岁,也就是怕别人把自己比做讨人厌的刺猬。因此,当老人活到一百岁时,便少说一岁,称自己是九十九岁。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认为百岁是人寿的极限,过了极限就不吉祥了,以后无论活多少岁,都只说99岁。   邯郸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老年人忌说“七十三(岁)”“八十四(岁)”,逢此年要多说一岁或少说一岁。据说孔子73岁终,孟子84岁逝,这两个岁数连圣人都逃不过,一般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古语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并且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个年龄特别容易死,因而老年人讳忌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当到了这两个岁数时,老人往往在这两个岁数的基础上加一岁或减一岁,以避免这两个不吉利的年龄招来祸患。   (三)污秽禁忌   古往今来,人们出于“避俗求雅”的目的,尽量避免使用那些被认为是羞耻的、粗俗的听起来不太文雅的词语,在日常口语中一般用文雅的、隐晦的词语代替。   由于几千年来封建枷锁的禁锢以及男尊女卑观念的灌输,人们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也很忌讳,一般将性器官称为“下面、下头、那个”。女人怀孕,缘于遮羞的心理,又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为避免产生与性有关的联想,便采用委婉的说法将怀孕称“有了”,能从外形上看出怀孕则称为“出身、显怀、身子笨”等。同样,对“月经”也忌讳为“来了、来亲戚了、倒霉了”等。   性行为更是忌讳直说的。男女发生性关系,自古以来就有“云雨、合欢”等委婉的说法。正常的两性关系,要用“夫妻生活、办事、房事、同床”等雅词语代替。至于不正常的两性关系避讳词语就更多了,常用的有“有事、相好、胡搞、乱搞、一起过了、住在一起了、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