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高原动物岩画初析
青海高原动物岩画初析
摘要:本文通过最新的考古材料说明,由于青海地处独特的自然环境,牦牛岩画彰显了青海动物岩画浓郁的高原地域特色,同时还表现出青海动物岩画与周边地区岩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特点。
关键词:青海;动物;岩画;牦牛
中图分类号:K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3—0170—03
岩画。被誉为崖石上的史书,形象生动地记录了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我国岩画通常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北方地区的岩画多表现动物和人物,作品风格写实,技法主要是磨刻,以内蒙古阴山、宁夏贺兰山岩画为代表;南方岩画除描绘动物、狩猎外,还表现村落、宗教仪式等,人物形象程式化,普遍用红色涂染,以广西左江、云南沧源、江苏连云港岩画为代表。
青海岩画的大规模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至1987年岩画专项调查时发现13处,新近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35处。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南麓、昆仑山及巴颜喀拉山这三大山系有水源的地区。集中分布于青海湖周边及其以西地区,以海西州数量最多,共14处。其分布呈现出由东向西海拔逐渐升高的特点。因工艺不同细分为敲凿法、磨刻法和线刻法三种,其中敲凿法是我省岩画中出现最早、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技法。从青铜时代一直沿用到汉唐时期。重点刻画出动物的头、角、尾等细部特征。从表现题材和艺术风格看,青海岩画属北方岩画系统。
多数学者依据岩画的内容、风格、技法及其周边的文化遗存等考古材料,结合文献和民族学资料。再运用碳14、地衣测年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岩画断代,取得了比较科学的结论。本世纪初,汤惠生将综合比较分析法和微腐蚀断代法相结合,将青藏高原岩画划分为四期。本文将一至三期(汉代以前)岩画划入早期,汉代以后为晚期。
一、青海动物岩画的主要内涵
青海岩画内容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等,包括动物、人物、车轮、符号等几大类,其中动物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常见牛、鹿、马、骆驼、虎、鹰等,始终保持着写实的艺术风格。
牦牛成为青海岩画出现年代最早、频率最高的一种动物,一直延续到唐代,见有独牛、群牛、人骑牛、射牛图、虎噬牛等。最新普查资料显示,35处岩画中仅称多赛康、德令哈敖木本哈达、乌兰巴里河滩等3处岩画未发现牦牛,曲麻莱昂拉和章玛岩画、都兰洪水川沟口、德令哈艾力肯达呼尔岩画可辨主要动物也是牦牛。因各地所处自然环境以及时代的差异,牦牛所占比例略有不同。例如野牛沟岩画共计239个形象,动物占207个,以牦牛最多。高达100个,约占动物图案总量的一半:舍卜齐沟岩画可辨27个形象,其中动物为24个,牦牛占10个:湖李木沟岩画约有70个图案。动物占63个,牦牛达36个:怀头他拉岩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晚期岩画。可辨形象约105个。动物有55个。其中牦牛仅占9个,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新增各类符号是其突出的特点。
因时代不同,牦牛形象也存在差异。早期牦牛形象头微低,牛角硕大,拱背垂腹,身体浑圆,四肢短粗有力,尾尖呈圆球形。厚重肥硕的躯干与小而尖的头部形成鲜明对比。两只牛角几乎弯成圆圈形,风格古朴,写实性极强。到晚期写实性已不及早期突出。牛角变小。背部隆起不及早期那么明显。身体被拉长,尾巴变短。个别牦牛甚至将四足简化为两足。
除了牦牛,初步统计约有50个马的图案。已公布的野牛沟、卢森、舍卜齐沟、巴哈莫力、哈龙沟、怀头他拉及湖李木沟岩画都发现马的图案。“三普”新发现的乌兰牦牛西山、天峻梅陇、德令哈巴嘎萨、塔温特买图、那仁布勒格斯坦岩画均发现有马。见有独马、人骑马、马拉车、马驮物四种,其中以人骑马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马图案的数量在时代上并无明显的差别。从地域上看,集中分布于海西地区,以野牛沟岩画数量最多,独马和人骑马各有6个;其次是怀头他拉岩画。4个独马和6个人骑马,两处岩画中马的数量相差无几。卢森岩画中有2个马图案,轮廓清楚,且将鬃毛也打制出来,制作精细,栩栩如生,堪称我省岩画中最为精致的马。
骆驼图案的数量与马差不多。野牛沟、卢森、巴哈莫力、哈龙沟、怀头他拉、察汗特买图、鲁茫沟岩画均有发现。以野牛沟岩画数量最多,约20个,几乎占骆驼总数的半数。“三普”新发现格尔木野马滩、乌兰牦牛西山、德令哈塔温特买图和红土沟岩画均有骆驼形象。曲麻莱章囊和德令哈巴嘎萨岩画发现人骑骆驼图像。哈龙沟和野马滩岩画发现人牵骆驼图像。
青海岩画中的骆驼都是双峰驼,即野骆驼。至少在公元前800年就已被人类驯化。现仍有少量的双峰驼,栖居于我省海西地区。骆驼为人类提供驼绒、驼肉、驼奶外,还是骑乘、驮运的良好役畜,古代游牧民族对骆驼依赖性较强,通过岩画再现古人与骆驼的密切关系。
除了上述三种动物外,鹿和虎是青海岩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青海岩画》中收录的13处岩画除切吉等4处岩画外,余者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