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报道时代如何完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docVIP

连线报道时代如何完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线报道时代如何完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

连线报道时代如何完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   【摘 要】中国广播正由录音报道时代进入连线报道时代。在广播新闻报道上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争分夺秒的时效意识、贴近听众的传播优势、团队合作的制作过程、难得完美的传播效果。了解了这些特点,广播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应对,适应广播连线报道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连线报道 广播 现场报道      一、连线报道正成为当代中国广播主要的报道形式   对于连线报道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在新闻实践中,还是结成了一定的共识。“连线报道”是以电话作为基本传输信息手段,以直播室为中心,主持人与前方记者通过电话把新闻第一时间报道出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珠江台改革”开启的“直播热潮”席卷了整个广播界。直播仿佛为广播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广播新闻报道也开辟了新的运作空间――即时传播。作为广播高级形态之一的“多点同步报道”出现,可以说是现在连线报道的最初形态。这时的连线报道纳入现场直播的整体框架下,有些连线报道类似于现场直播。也就是说,最初的连线报道被人当作一种技术手段,并非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台、交通台、新闻台等专业广播的大量涌现,直播节目越来越多,现场连线报道逐渐变成一种常态报道形式。现场连线报道不仅在重大主题性事件和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充当主力军作用,就是日常的事件报道和非事件性报道也开始采用现场连线报道。   人们在新闻实践中逐渐发现,现场连线报道受到很多限制,采取非现场连线报道的办法却自由得多,而且也能收到及时快捷的效果。与现场连线报道注重现场不同,非现场连线报道更注重的是新闻价值。即使要说现场,也要交代清楚是过去的现场,如果有音响也要交代清楚是录音。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张晖与国际台的连线:   主持人:请你介绍一下这两天你在加蓬的见闻好吗?   记者:好。当我们一走下飞机舷梯,来自赤道的滚滚热浪就扑面而来,但是比天气更热烈的是加蓬人民的热情。我先放一段录音,你一定能从中感受到热情的加蓬人民是怎样迎接来自中国的贵宾的。   (音响,加蓬群众唱歌和用中文欢迎胡主席)   当时机场外的道路两侧,以及从机场到宾馆的沿途上,成千上万的加蓬民众有的身着传统民族服装,有的穿着胸前印有胡锦涛主席和邦戈总统头像的T恤衫,手中挥舞着中加两国的小国旗,踏着非洲特有的那种轻松节拍,头顶着炎炎烈日,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发出字正腔圆的中文欢迎辞“胡锦涛主席,欢迎你!谢谢你的来访!”看到这一切,听到这一切,亲身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我真的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①   这个连线就是非现场连线报道,主持人问的是“这两天你在加蓬的见闻”,张晖在播报中交代的也很清楚:“我先放一段录音”、“当时机场外的道路两侧”。听众一听就明白,不是现场连线,但却是很及时的报道。包括这篇在内的《胡锦涛主席欧非四国行》四篇连线系列节目在中国广播影视大奖2004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荣获优秀对外广播新闻奖。   就这样,连线报道变成了适应各种题材、现场和非现场全包的一种常态报道形式。   由于连线报道比录音报道的时效性更强,采访制作也比录音报道相对简单。人们对连线报道愈发偏爱,连线报道的使用量也开始比录音报道多了起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2009年全新改版后,30 分钟节目里竟然出现过11个连线报道。2010年1月1日,扬州电台新闻广播改版时便提出“连线成功则改版成功,连线失败则改版失败”的口号。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至4月15日17:00,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综合频率《青海新闻》(7:00-7:30)、《全省新闻联播》(18:30-19:00)节目中播出玉树地震灾区的消息30多篇;赴地震灾区记者电话连线消息60多条次;同时,新闻中心记者、赴灾区记者与北京、浙江、福建、贵州、新疆、湖北、广东、宁夏、陕西等21个广播电台连线播出玉树地震灾区消息40多篇;在《整点新闻》节目(10:00、14:00、17:00、22:00、23:00)滚动播出地震灾区消息70多条次。”②   大量的事实表明,连线报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广播最主要的常态报道形式。中国广播正逐渐进入连线报道时代。   二、连线报道时代是争分夺秒的时代   现场连线报道强调新闻报道与事件发生的同步性,强调新闻的即时性。往往是事件刚刚结束,连线报道就已经出来了。与文字报道相比,非现场连线报道也省去了写稿、发送、编辑的过程;与录音报道相比,非现场连线报道更省去了录音、剪辑、合成的过程。应当说,非现场连线报道比文字报道和录音报道都及时省事得多。从这几年广播新闻报道的实践来看,连线报道改变了传统的时效观念,争分夺秒成了广播人新的时效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