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冀中州镇市场嬗变之因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冀中州镇市场嬗变之因剖析

近代冀中州镇市场嬗变之因剖析    摘 要:?州镇曾是冀中乃至华北商业名镇,然而到近代却逐渐走向衰落。近代?州镇市场的衰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根本原因是近代各级政府对?州大庙、庙会的扶植不力,这是该镇异于冀中其他县区市场变迁的显著特点。而近代?州镇交通落伍、自然灾害频繁而防治救灾不力、自身经济发展滞后与周边集镇的勃兴及近代多战乱等也是其趋于衰落的重要因素。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当下对如何使诸如?州一类历史名镇不致重蹈历史覆辙,快速走出委靡不振的怪圈,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近代;?州镇;市场;衰落;原因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157-03       ?州镇,位于冀中平原中部,在河北任丘县城北40里,靠平大(北平至河北大名)公路,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当间。往西6里是白洋淀,往北12里是大清河。近代?州镇有三种市场,一种是店铺和商号,它们天天营业;另一种是定期集市;还有一种是庙会。该镇在近代以前当属中等商业城镇,然而近代以后趋于衰落,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沦为农村集市,时至今日衰貌依旧。该镇市场之特点是随庙会之立而兴,亦随庙会之停而衰。庙会是决定?州镇市场兴衰的支柱,这是该镇异于冀中其他县市集镇市场的显著特点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促其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在当前冀中加快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于探索冀中乃至华北近代集镇市场的盛衰之因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如何使诸如?州之类历史名镇不致重蹈历史覆辙,快速走出委靡不振的怪圈,并从历史上找到发展动力与灵感,不失时机地利用其自身特色与优势实现振兴,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促使该镇市场趋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须从诸多历史因素形成的合力中去寻求。    一、近代各级政府对?州大庙、庙会摧残破坏    自古而今,市场之兴衰与政府政策的关系甚密,即国家一旦采取宽松之策,市场贸易便会在一定限度内得到发展,反之则否。明、前清两朝历代皇帝、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多鼓励扶植庙会,这是?州庙会得以勃兴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前提,这首先从是否愿投资修缮药王庙方面见一斑。如明万历神宗“大出内帑,重加修葺。又增建神农、轩辕三皇之殿。以古今名医配食。”[1] ?州庙三大殿竣工后,万历帝又钦立?州庙会,并敕令全国各地较大商号都来?州赶会[2],“自是药王之会,弥加辐辏” [1]。?州庙会遂声名远播,影响全国。康熙、乾隆二帝也大力扶植?州庙会,如因香火过盛,大庙几度焚毁,又几度重修[3]。由于皇帝及地方政府出资修缮,方使?州药王庙“人烟辐辏,遭回禄而庙貌屡新” [4]。因此,?州庙会于清康乾时期最为兴盛,庙会期间“诸货鳞集,祈福报赛者接踵摩肩” [5]。可见,皇帝与地方政府的扶持是保证?州大庙完整、庙会盛昌的重要条件。    与康熙、乾隆二帝不同,道光帝下令取消?州庙会,后虽又恢复,但元气已伤,再也未恢复到以前盛况。民国政府也大肆摧残药王庙及庙会,清末民初政府倡导破除迷信,时任丘县长邵洪基规定“拆毁庙宇、拉倒神像”,于是?州庙十大名医塑像被全部拉倒,在百姓请求下,只把扁鹊塑像保留下来[2]。前后政策的巨变,使?州庙会大受影响而衰落。由于庙会是?州市场的主要依托,所以庙会的衰落也就直接影响到?州市场的衰落。    有学者认为,近代华北集市除少数工矿铁路沿线地区有些兴起外,大都走向衰败,“其原因不外天灾与清朝统治的抑制、农业结构的变化、近代工矿与交通的兴起,而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根本原因。” [6]然近代?州镇市场衰落的根本原因却是晚清、民国政府对?州大庙、庙会政策的骤然变化。    二、近代?州镇交通落伍    交通对集镇市场的兴衰至关重要。靠近交通方便的公路、铁路或海、河、湖边的集镇,较易于输入生产生活商品,也易于输出农、副产品,方便远近农民交易,镇、集因之而兴,反之则衰。明清时期,?州镇水路交通极为便利,为其经济及市场的繁兴奠定了基础。那时的?州“正当白洋淀下口……远通冀西各地,下有赵王河可直通天津……由南大桥到东大桥旧赵王河沿岸……船泊如林” [7]。然而,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赵王河改道,已不再经过?州[8]。也就是说,1900年之后,?州商民只能到八九里之外的十方院乘船再去津保等地,而在这之前,在?州当地的赵王河沿岸就能解决之。明清时期,?州陆路交通运输也极为便利。因为规模壮观的京德古御路正好经过?州城,即?州处于南七省(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进京的要道上,这里商旅行人甚多,并且声名显赫的?州庙也设于此御路旁,?州遂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物资集散地,集镇市场甚盛。然而,道光二十六年(1846)各地奉文裁撤御路沿线行宫[9],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