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武汉三种文化现象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武汉三种文化现象分析

近代武汉三种文化现象分析   摘要:作为一座商业中心,武汉没有产生可以被称之为“汉商”的商业流派;作为近代中国工业发祥地,武汉没有出现声名远播的工业巨子;作为文教大省,武汉也很少学术大家。从城市功能、城市生态、社会文化三方面来看,以上三种文化现象有其深刻原因,其生成原因则相当复杂。   关键词:汉商流派;工业巨子;学术名流;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5-0025-06   研读近代武汉城市史,常常有一些问题萦徊脑海,难以释怀。汉口作为“天下四聚”之一,十里帆樯,万商云集,是名震全国的商业中心,然而却并没有产生类似于晋商、徽商、广东帮、宁波帮的“汉商”流派;张之洞治鄂,建立起“自相挹注”的近代工业体系,“开一时之风气,树工业之基础”①,武汉成为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重要发祥地,但工业重镇却并没有培育出大实业家、大企业家;而自古就有“惟楚有材”美名的文教大省,我们也很难在湖北武汉的历史上看到类似于章太炎、梁启超这样的学术大家。探讨这些文化现象,对于研究武汉城市文化不仅具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典型性意义,而且对于当下繁荣武汉文化,重塑城市形象,也不无现实启迪作用。   一、商业码头怎未形成“汉帮”   汉口开埠以后,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漕运中心,武汉往来商人货物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依据中国商业的常规,当某一地区的商业优势达到一定程度时,大型的地区商业同盟组织也会应运而生。明清以来,晋商以票号生意闻名全国;徽商以淮盐、典当称雄大江南北;而宁波、广东帮在近代经营五金机电产品与地域特色的海味、广洋杂货等方面颇有名气。在武汉这个大码头上,众多商帮风云际会,各领风骚,清代汉口商业的“八大行”中。徽商在盐、当、米、木、棉花、药材六大行业中占据极重要地位。随后,晋商、宁波、广东商帮等也先后占领汉口市场,而汉口与湖北本地商人势力则显得很薄弱。德国人利希霍芬对湖北人有一评价:“湖北的居民主要是农民,其商业委之于山西人和江西人,运输业让给了浙江人和湖南人。”   湖北省内虽然黄冈、天门、黄陂、咸宁等地商人在汉口市场也有打拼成功的事迹,甚至也形成了黄州帮、咸宁帮这样的商人集体,在近代湖北商业史上,对于黄陂商人,也有“无陂不成镇”的称号,这些都能够说明:湖北商人颇具向外拓展的精神和行商四方的勇气。然而,湖北商人终究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也没有成长为像“徽商”、“晋商”之类的“汉商”流派。   “汉帮”之未成,原因是多元的。第一,湖北武汉商人经营商品的业务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徽商晋商闻名,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有比较固定的行业和经营项目及品种,如晋商以经营钱业为主,徽商的盐业及典当业等。山西太谷县的曹家,到道光、咸丰时期,已成为在全国开设商号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雇员37000人的商业巨族。清道光年间,山西平遥县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营存放款和金银汇兑业务的票号――“日升昌”,到咸同年间,“日升昌”在全国各省市设分庄多达75个。从“日升昌”起,山西平遥、祁县、太谷三大票号先后在北京、天津、武汉等全国70多个城市设立了400多个分号,甚至在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俄国的莫斯科,南亚的新加坡都设有分号,吸纳了上至税收、军饷等公款,下至官吏、绅富的私款等全国大部分的财富,基本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务。而徽州商人则控制了全国的食盐贸易。清乾嘉时期,两淮盐业几可操纵全国金融。胡适曾经说到:“近几百年来的食盐贸易差不多都是徽州人垄断了。”由此可见徽州人在全国经济命脉型行业的统治地位。同时,徽州人所开的当铺遍及全国,江南各地的典当业绝大部分都由徽州人控制,典当业的头柜朝奉,素有“徽老大”之称。   而湖北本地的商人群体,经营范围十分分散。且影响范围多只局限于湖北一省,并不能辐射到其他地区。比如黄州帮、咸宁帮都只在省内有名,不能在全国叫响。虽然黄陂商人的名号全国闻名,然而他们所经营的业务多为小手工业,如磨剪子镪菜刀之类,同时结构极其分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独立的商帮。天门人闯南洋,也并没有涉足金融、矿产、实业这样的大型产业,而是进行诸如三棒鼓、挑牙虫这样的走街串巷的小手工营生。武昌府咸宁商人主要经营竹木、茶叶,但经营规模赶不上湖南帮。黄州帮主要是由黄州府麻城县的商人经营湖北的棉花贸易。虽然棉花贸易是湖北商人在湖北居支配地位的极少数贸易项目之一,但在全国并没有达到行业垄断的优势地位。   第二,湖北武汉商人经营方式分散而传统,一直不成气候。晋商实行股份制、连锁制。连锁制即由全国的分号分庄,形成强大的商业网络。而山西票号的股份制,作为当时中国先进的商业模式值得称道。俄国人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对山西商号的股份制赞不绝口:“有些商行掌控了整省整省的贸易,甚至整个大区的贸易,其办法就是把某一地区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