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化学史研究开拓者――王Q
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王Q
摘要 王?Q是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化学史家与化学教育家。回顾了王?Q教授的一生并着重介绍了王?Q教授从事中国化学史研究、化学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及他所开创的运用实验分析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研究中国化学史的方法。
关键词 王?Q 中国化学史 实验分析方法 历史考证?お?
王?Q(1888-1966),字季梁,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化学史家和化学教育家。作为我国近代分析化学和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王?Q教授创造性地以分析实验结果为依据并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化学史[1],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一位出名的化学教育家,王?Q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为国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并且形成了自己关于化学教育特别是化学史教育的思想体系。
1 专一不移――坚守科学救国之理想
1888年1月7日王?Q出生于福建闽侯县,祖籍浙江黄岩。1907年,目睹当时国家内忧外患之境地的王?Q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离家乡,考入北京京师译学馆学习英语。1909年,王?Q被北京清华学堂录取为第一批庚子赔款的赴美留学生,踏上了出国求学之路。1911年,王?Q进入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学习,1915年毕业,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王?Q刻苦学习,兼容并蓄,很快奠定了坚实的学识基础并与任鸿隽、杨杏佛、竺可桢、赵元任、胡明复等发起成立了中国近代科学史上创建最早和影响最大的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1915年毕业之后,王?Q回到祖国,先于湖南长沙高等工业学校任教,后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在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2]。1928-1934年,王?Q应当时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先生于任内组建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中药、涂料、纤维素和陶瓷玻璃管研究小组,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沪宁一带的化学工业发展[2]。1934年,王?Q再次出国学习,师从著名化学家I.M.Kolthoff教授[3]。193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之后,王?Q应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之邀出任该校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37年,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转至浙江大学任教,后创建浙江师范学院并任院长。1958年浙江师范学院更名为杭州大学,此后王?Q一直任教于此。1966年12月28日,王?Q先生与世长辞,享年78岁。
2 另辟蹊径――独到的化学史研究方法
化学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对于它的研究需要涉及到化学、物理、地质学、医学、农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还要精通古文、勤于考证。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无论是早期的青铜器铸造,还是后来的金丹术、本草学等都与化学有着不解之缘。然而,由于相关的历史记载中常常夹杂着一些迷信思想和人伦道德,使得研究者必须于浩繁的史籍中披沙拣金,倘若没有相当的专业素养,或者仅凭历史记载研究中国化学史,其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不甚确切。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王?Q教授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化学,测定了大量的数据,并与相关的文献考据进行对比,得到了一些较为准确的研究结论。王?Q教授的研究实际上开辟了实验分析方法在中国化学史研究中应用的先河。
2.1 对五铢钱化学成分及中国用锌演化的研究
在研究五铢钱化学成分时,王?Q教授带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理科学生运用实验分析方法(表1)测定出各个朝代五铢钱中铜、锡、铅、锌等金属的含量,并以此作为五铢钱年代远近的鉴别之法。同时,在研究中王?Q教授根据各朝代五铢钱中锌的含量以及相关的文献考据推出了中国古代先民有意识用锌4个阶段的演化进程(表2)。
2.2 对?J的成分及其与铅、锡、锌之间关系的研究
?J的成分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化学史研究者的一个问题。在相关的历史记载中常常把铅、锡、?J3字混用,从而使后来的研究者很难考据?J的成分,对于?J始终没能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解释。地质学家章鸿钊在《中国用锌的起源》一文中经考据认为:“隋唐用的?J,一定多少是合锌的,或是一种合锌的矿石[5]”。王?Q教授认为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对以下3点进行讨论:(1)?J的主要成分为何物;(2)锌与?J是否有关系,其关系是天然的或是人为的;(3)?J与锡是否完全无关系[5]。王?Q教授通过计算新唐书所载的铸钱配合方法中铜、铅、锡的含量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得出?J是铅与锡的合金而与锌无直接关系,而古钱币之中含量很低的锌则是由铅矿无意带入的结论。因此,隋唐之前的钱币中含锌不足以成为中国发明锌的证据。
3 业精于勤――丰硕的化学史科研成果
王?Q教授在中国化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其研究方法对于后来者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王?Q教授对中国古代化学成就、中国古代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解读学习课件(新修订).pptx VIP
- 2025年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安检员岗位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五章酒店服务质量管理.ppt VIP
- 精品《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解读.doc VIP
- 高中英语本土文化教学剖析.doc VIP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31张PPT).pptx VIP
- HG-T 21567-1995 搅拌传动装置-双支点机架.pdf VIP
-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本练习题精心整理可编辑.pdf VIP
- 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高级)实验手册-综合案例.docx VIP
- 科研楼项目规划设计方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