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立场西方媒体评论语篇身份研究解读.docVIP

元话语立场西方媒体评论语篇身份研究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话语立场西方媒体评论语篇身份研究解读

元话语立场西方媒体评论语篇身份研究解读   摘 要: 元话语是作者引导受众理解语篇的一种语言策略,它反映了作者的身份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The Economist和 Financial Times这两家媒体对同一话题的评论,发现两者在宏观文化上具有权威身份和潜在的意识形态霸权色彩,在中观专业层面上具有专家身份,在微观层面上,前者更多体现观察员身份,后者更倾向于表达评论员的个性。本研究期望为批判性阅读教学提供方法和工具。   关键词: 元话语 媒体评论 身份策略 批判性阅读   1.引言   元话语是作者引导受众理解语篇的一种方法,它反映作者和文本,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语用策略,同时也是构建语篇身份的重要资源。媒体评论语篇作为一种意见性信息,是集体意志的代表,同时具有公共话语和机构话语的双重身份,并且往往具有专业语篇社团的动因和表征。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从元话语视角解读西方媒体评论语篇的身份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阅读能力。   2.文献概述   对于元话语的概念,Kopple(2002:93)将其描述为“作者引导读者去组织、分类、解释、评价篇章所传达信息的一套机制”。后来经过Crismore(1989)、Hyland(2005)等人的研究和推动,元话语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元话语”是我们将自己投射到语篇中,表明自己对内容和读者态度的修辞策略,用以管理交际意图(Hyland 2005: 14)。在国内,黄勤和熊瑶(2012)曾应用元话语理论研究过新闻评论,但以描写为主,没有进一步阐释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由于元话语现象纷繁复杂,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模式。Hyland将元话语分为引导式(interactive,IA)和互动式(interactional, IR)两大类。前者包括过渡语(transitional marker, TM)、框架标记(frame marker, FM)、回指标记(endophoric marker, EDM)、言据标记(evidential, E)和语码注释语(code glosses, CG);后者包括模糊限制语(hedges, H)、增强语(boosters, B)、态度标记语(attitude marker, AM)、自称语(self mention, SM)和介入标记(engagement marker, EM), 共10类,如下: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对比The Economist和 Financial Times这两家西方著名的财经媒体对京东美国上市的评论,分别如下:   (1)No profit, we promise; E-commerce in China (经济学人, 635词)   (2)US investors should be cautious of Chinese IPOs (金融时报,781词)   本文将结合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分析英语媒体评论语篇的宏观文化共性、中观专业特点和微观机构个性。定量研究中,我们先按表1对每类元话语进行分类标注,然后用AntConc3.2.4进行统计。质性分析将结合量化分析和文本细读,深入挖掘语篇内涵。   4.结果和讨论   4.1宏观文化共性   首先,我们考察以上两篇评论中元话语资源的总体使用情况和共性特征,如表2所示:   总体上两篇文章都使用了较多的元话语手段,平均每千词的元话语数量达81词,可见英语媒体评论是高度人际化的语篇,塑造了与读者充分互动的意见影响者身份。其中,为了探讨文化特征,我们单独考察互动式元话语中的态度标记语。The Economist一文中共5个,Financial Times中共18个,分别如下:   其中词汇:cheeky, should be cautious, notorious, unfavorably, disappointing, beware, dismally,可见西方媒体的偏见,评论中隐含了一种对立者和怀疑者的身份。例如The Economist的标题“No profit, we promise”,就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对京东表示上市前几年不以营利为目的表示怀疑。Financial Times的标题“US investors should be cautious of Chinese IPOs”,则以更直接的方式表现了不信任。媒体语篇作为公共话语,表达出的这种不公平的意识形态,作为中国读者必须识别出其身份动机,进行批判性阅读。   4.2中观专业特征   媒体评论在中观层面上也有自己的专业特征。如表2所示,两篇样本的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的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