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不能作域外称中国人为秦人例证.docVIP

法显传不能作域外称中国人为秦人例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显传不能作域外称中国人为秦人例证

《法显传》不能作域外称中国人为“秦人”的例证   [摘要]有些学者认为,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和邻国称“中国人”为“秦人”的做法一直沿用到晋时。该观点以《辞海》为代表,它的例证是《法显传》。这个问题连研究《法显传》的章巽先生也没有细究。但是,仔细研读《法显传》后发现,法显在称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因为当时的中国存在多个政权)时,概念使用极其严谨:(1)称北部中国为“秦”(源于十六国的“前秦”“后秦”,而非“秦国”“秦朝”);(2)称南部中国为“晋”(源于“东晋”);(3)泛称全中国则为“汉”(源于该时期以前的统一王朝),在个别情况下为“中国”。在第三种情况下并不使用“秦”的概念。由此可见,在汉语典籍中,当时并没有以“秦”来称“中国”的用法。《辞海》等的观点是没有仔细研读原著造成的。   [关键词]秦人;中国;汉;晋;《法显传》      关于汉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邻族和邻国是如何称呼中国人的,《辞海》“秦人”条谓:   我国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和邻国往往就称中国人为秦人。这一名称直至汉晋时还沿用。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匈奴传、西域传》和《法显传》。   这种说法很有影响,我们可以对照《汉语大词典》“秦人”条的释义:   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   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晋时“秦人”是否还是“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和邻国”对中国人的通称。《辞海》提供的主要例证之一是《法显传》,该例证能否经得起推敲,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一      《法显传》,也作《(释)法显行传》、《佛国记》、《天竺国记》、《佛游天竺记》、《释法显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等,是僧人法显(约337―约422)往天竺求取佛经归国后所记游历之作。   仔细研读《法显传》,发现其中确有大量使用“秦”的例证。   例一,讲到乌夷国有四千余僧侣,均属小乘佛教,“秦土沙门至彼都,不预其僧例”。   例二,“自山以东,俗人被服粗类秦土,亦以毡褐为异。”   例三,“慧景病,道整住看。慧达一人还,于弗楼沙国相见,而慧达、宝云、僧景遂还秦土……由是法显独进。”   例四,“道整……见沙门法则,众僧威仪,触事可观,乃追叹秦土边地,众僧戒律残缺。”   例五,“复得一部抄律,可七千偈,是《萨婆多众律》,即此秦地众僧所行者也。”   例六,“过河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兼大小乘学。见秦道人往,乃大怜愍。”   但是,还有使用别的称呼如“晋”“中国”和“汉”的例证。仔细检索,称“晋”的有:   例一,“法显……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供养,不觉凄然,泪下满目。”   例二,“答言:‘此青州长广郡界,统属晋家。’”。   例三,“晋义熙十二年,岁在寿星。夏安居末,慧远迎法显道人。”   称“中国”的有:   “中天竺所谓中国,俗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   称“汉”的有:   例一,“法显住此国二年,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此悉汉土所无者。”   例二,“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毡褐为异。”   例三,“自葱岭已前,草木果实皆异,唯竹及安石留、甘蔗三物,与汉地同耳。”   例四,“法显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汉地,于是独还。”   例五,“法显去汉地积年……”   例六,“船漏水入……法显……但恐商人掷去经像,唯一心念观世音及归命汉地众僧……”   例七,“法显尔时亦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   例八,“法显本檀越言:‘汝若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尔,便当杀我!汝其下此沙门,吾到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僧。’”   例九,“但经涉险难,忧惧积日,忽得至此岸,见藜藿依然,知是汉地。”   例十,“彼众僧出,问显等言:‘汝从何国来?’答云:‘从汉地来。’”。   例十一,“法显在此国,闻天竺道人于高座上诵经,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犍陀卫。竟若干百年……当复至西月氏国。若干百年,当至于阗国……若干百年,当复来到汉地……”   例十二,“彼众僧叹曰:‘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等诸师和上相承以来,未见汉道人来到此也。’”   例十三,“般遮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   例十四,“竺刹尸罗,汉言截头也。”   除此之外,还有称“边地”的。如:   例一,“彼众僧叹曰:‘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   例二,“道整既到中国,见沙门法则,众僧威仪,触事可观,乃追叹秦土边地,众僧戒律残缺。”   例三,“道整……誓言:‘自今已去至得佛,愿不生边地。’故遂停不归。”      二      章巽先生在《法显传校注》中指出:“《法显传》所称‘秦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