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与艺术美学物感理论
《文心雕龙》与艺术美学的“物感”理论
摘 要:在中国美学史上,从先秦时期《乐记》到魏晋南北朝《文赋》、《诗品》等理论著作中,“物感”理论一直是理论思想家们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文心雕龙》中《乐府》、《明诗》、《物色》、《风骨》等篇章更是反复论述了艺术理论中?@一重要问题 。刘勰从音乐和诗歌艺术的角度探讨的这一问题,它的心理学依据可以用格式塔的“异质同构”理论来解释。“物感”理论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意境”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文心雕龙》 “物感”理论 异质同构 意境
公元5世纪,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堪称艺术理论史的大事件。刘勰以一人之力对齐梁之前文艺理论的诸多问题做了体系建构和理论总结。其中《明诗》、《乐府》、《物色》、《风骨》等篇都谈到了一个重要的美学现象――艺术创作的缘起。在《明诗》篇中,刘勰从诗歌艺术的角度,论述了诗歌产生于创作主体对于外物的感动。在《乐府》篇中,刘勰同样认为,音乐源于外在事物的感发。在《物色》篇,刘勰反复阐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在其他篇章亦有同样的理论见解。刘勰认为艺术的起源缘起于外在物象感染引发了作者的审美情感,从而催促了艺术品的诞生。
一、“物感”说在中国美学中的体现
艺术是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怀的。艺术品的产生来自于作者对外在事物的感动。“感”字一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反复被强调。如:
“志感丝篁,气变金石”――《乐府》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物色》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物色》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也。”――《物色》
“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文心雕龙?乐府》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风骨》
“志感丝篁,气变金石”,这是说音乐艺术的产生,音乐艺术与人们的内心有密切关系,人们因为有感于外物,故而借助于丝篁金石这些乐器媒介,传达内心的情感。“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文学艺术也是如此,作者感于物而形于言。在刘勰看来,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它的产生都离不开感发,人的心灵感动于外物,产生了心灵的波动,进而产生创作的欲望,才催化了艺术作品的产生。
艺术创作的“感发”是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渊源的。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一直强调阴阳交通、万事万物相感相生的道理。《周易?泰卦》结构为乾上坤下,《象辞》曰:“天地交感,是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裁度天地运行的规律,辅助天地的造化,从而支配天下万民。”{1}天地交感为泰,为吉祥的。同样万事万物要交通往来。《周易?咸卦》更是直接用男女交感来作比喻的卦义。“咸”卦位是《周易》第三十一卦,处于下经之首。其卦义本身为“感”,处于上下经交汇的位置本身就象征着上下要交感、交通之意。《咸》卦,尽管其字面卦义为男子追求女子,男女交感之象,然而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咸”卦之象为上兑下艮,其卦爻辞如下:
咸:亨,利贞,取女吉。
初六:咸其拇。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五:咸其?,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2}
按《说文解字?心部》:“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周易?象》释为:“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3}咸加心为感,感是两物间彼此影响而产生的感觉、感触、感动。咸卦卦象是讲男子以礼下求女子,男女二人相互亲和,互相感应又彼此爱慕,所以说是非常有利的,娶妻是吉祥的。《周易》借此讲天地之道要交相感应,万物就因相互感应才能彼此变化生成,圣人也因感化人心而从而带来天下和平昌盛。
在艺术创作领域,《乐记》对于音乐的产生归于“人心之感于物”。《礼记?乐记》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旎,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4}
人心为什么会产生音乐呢?那是由于受了客观现实的感动。因此,是人的心灵与外物相互感应,产生了音乐。心物感应,是音乐起源的根本。音乐的本质,就是表现人的情感。“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5}《乐记》一再强调这一点。诗人何以会感,诗人内在的情是先天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政府会计制度中政府储备物资核算分析.doc
- 政企校共同破解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面临问题.doc
- 政党法世界概况与主要成因.doc
- 故乡是北京中戏曲元素运用.doc
- 政行二分理论偏移与复归.doc
-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体系研究.doc
- 教学做一体化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doc
-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doc
- 教学做一体化视角下通信类课程研究与实践.doc
- 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践.doc
- 《2025年老年人手机操作培训方案落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乡村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协同发展报告.docx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安徽省2025-2026学年度“耀正优+”高一年级(上)期中学情检测数学(含答案).pdf
- 2025年乡村物流信息化建设与政策分析报告.docx
- 安徽省2025-2026学年度“耀正优+”高一年级(上)期中学情检测生物(含答案).pdf
- 安徽省2025-2026学年度“耀正优+”高一年级(上)期中学情检测历史(含答案).pdf
- 2025年乡村物流信息化建设与支付系统报告.docx
- 安徽省2025-2026学年度“耀正优+”高一年级(上)期中学情检测化学(含答案).pdf
-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西部六乡镇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