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舍尔和他视觉幻象画
埃舍尔和他视觉幻象画
炉火纯青的版画技艺
埃舍尔出生在荷兰的北部城市雷瓦尔登。他父亲是一名土木工程师,有五个儿子,埃舍尔是最小的一个。1903年,埃舍尔全家搬迁至阿纳姆。中学时期的埃舍尔算不上一个好学生,他只喜欢每周仅有的两小时美术课。但这位美术老师并不看好埃舍尔,断言“这个年轻人过于拘谨,过于墨守成规,太缺乏感觉和灵性,太没有艺术家的气质”。由于大部分科目都不及格,埃舍尔未获得中学毕业证书。
1917年,埃舍尔在画家史蒂格文的印刷公司制作蚀刻版画。但是父亲希望他有个“正常”的工作,搞建筑显然非常合适,于是在父亲的建议下,1919年埃舍尔进入哈勒姆的建筑与装饰艺术学院学习建筑。在学院里,他仍然对建筑不感兴趣,不得不转行学习装饰艺术,这点燃了他心中对绘画的热情。就在这所学院,他结识了当时在荷兰很有影响的艺术家萨谬尔?马斯基塔,并在后者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各种材料的版画技巧,这为埃舍尔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2年,埃舍尔顺利大学毕业。随后,他常和朋友去马耳他、西西里、科西嘉等地,一边旅行一边寻找创作素材,这段时期他创作了第一批版画作品。1923年,埃舍尔在旅途中邂逅了令他动心的瑞典姑娘耶塔?乌米克,并于1924年在罗马与她结为夫妇。婚后两人住在罗马,育有两个儿子,直到1935年法西斯执政时才离开。
1936年以前,埃舍尔除了为爱情创作了一系列创世纪题材的版画,他的作品几乎都是风景画。他深深陶醉于意大利南部的山庄美景,于是拼命地写生,拼命地创作,那些起伏的山峦、依山而建的城镇、充满生活情调的小巷……都在他的刻刀下尽显生机。1934年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的当代版画展中,埃舍尔的《科西嘉的农扎》获得了三等奖。同年,罗马的荷兰历史学会为埃舍尔及另外一位荷兰画家德卡特举办了艺术联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当时刊物上这样评论道:“埃舍尔在版画技巧和综合处理自然上都登峰造极。”然而,尽管他的版画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这些作品大都是以描绘风景为主,如果不是以后突然发生转变的话,埃舍尔很可能被定义为一位风景画家。
当时长住罗马的埃舍尔处于画风转变的前夕,城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迹、巴洛克式的建筑,已燃不起他的创作激情。加上埃舍尔厌倦这座城市的霸气,法西斯政权崛起后,他惊诧地注视着狂热的人群,为世界的混乱而愤怒不已。从此,写实主义在他的作品中消失了。 《昼与夜》令他一举成名
1935年夏天,由于埃舍尔的二儿子感染肺病需要疗养,加之当时意大利紧张的政治氛围等原因,他举家移居瑞士。不过,他并不喜欢瑞士的环境,那里的一切都提不起其创作欲望;而瑞士的高昂物价又迫使埃舍尔不得不尽量多卖画以维持生计。因此在移居瑞士后,为了新的创作活动,埃舍尔便经常到其他地方旅行。1936年埃舍尔与一家航运公司联系,用48幅作品来支付自己和妻子西班牙之旅的费用。这次旅行对埃舍尔的绘画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阿尔兰布拉宫和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都令他陶醉其中。特别是面对由摩尔人带至西班牙的阿拉伯风格建筑,以及其中特有的装饰风格――比如简洁明了的平面镶嵌图案――深深打动了埃舍尔,并为他进一步的艺术探索提供了灵感。 《昼与夜》
平面镶嵌图案是一种完全没有重叠并且没有空隙的封闭排列,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分割平面的技巧,是一种数学问题。不过对埃舍尔来说,仅仅几何图形是枯燥的,于是在规整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中,鱼、鸟、兽、爬行动物甚至人像互为背景,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互变换,成为他一个时期热衷表现的创作主题,并成为他终身百玩不厌的游戏。其中《昼与夜》(1938)是埃舍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昼与夜》画面呈现的是田野、小镇、河流、飞鸟等自然景色,不过飞鸟的形象在连续地变化,给人一种延伸到无限的感觉。也许观者会说,这不有点像马赛克么?没错,埃舍尔这幅画的灵感,正是来自西班牙穆斯林教堂的镶嵌图案,通过黑、白、灰色块来组合画面:左边白色的天空向右推移演变为白鸟飞进黑夜,右边黑色的天空向左推移演变为黑鸟飞进白昼,而黑鸟、白鸟在演变中相互衔接;同时从下到上,通过灰色的渐变,大地的灰、黑色块各变成了天空中黑鸟、白鸟。画面赢于对称的装饰美,从地面向天空的变形过程自然流畅,各种因素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作品构思巧妙,又寓意深刻,展示了埃舍尔的理想,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大自然的秩序与变化法则。《昼与夜》令埃舍尔一下子闻名世界,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二战”爆发后,埃舍尔的祖国荷兰受到纳粹德国的入侵。在这种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他于1941年初回到荷兰,大部分时间继续他的艺术创作,直至去世。荷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给埃舍尔提供了艺术创作最好的环境,他的灵感终于喷发而出,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众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1951年,他的作品在《画室》《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