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儿童行为障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2)活动过度:如反复歪头、抽吸鼻涕、咬指甲、耸肩等。 (3)情绪障碍(冲动性):这类儿童常常情绪不稳,冲动任性;缺乏克制能力 (4)学习困难、品行障碍 (5)感知觉障碍:表现为视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左右分辨不能、听觉综合困难及视听转换困难等。 (6)轻微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轻度的共济协调运动不良,表现为精细动作笨拙、翻掌、手指活动不灵、系鞋带不灵活等。 3、治疗——多种模式治疗 (1)药物 (2)对父母的训练 (3)对患儿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要注意以下原则: A.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患儿的歧视、冷淡、粗暴等态度;B.目标应现实,不应过分苛求;C.对患儿过多的精力应给予出路,如组织踢球、跑步、爬山等;D.对安静行为给予鼓励;E.生活规律化,不应一味迁就儿童的兴趣;F.制订的规矩要简单,要求应明确;G.医务人员应帮助父母、老师及邻居正确对待,既不可过分歧视、粗暴,也不可以“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 (二)对立违抗性障碍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 指儿童具有显著的违抗、不服从和挑衅行为,这些行为明显超出了同龄儿童在相同社会文化背景中行为的正常范围。 患病率为:1.7%~6%。 男:女=3.1:1 常见于12~16岁儿童。 (三)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 1.概念:指18岁以下儿童或少年出现反复而持久的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 2.病因: (1)生物学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3、临床表现 (1)攻击性行为 (2)破坏行为:如玩火、纵火等 (3)欺诈或偷窃行为 (4)严重违反规则:如离家出走流浪、逃学、不遵守学校规则 以上任何一种行为问题持续6个月以上就可诊断为品行障碍。 第二节 内化性行为问题 一、内化性行为问题 1、焦虑(anxiety) 2、退缩(withdraw) 3、恐惧(phobia) 4、强迫(obsessive and compulsive) 二、儿童情绪障碍 (一)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SADOC) 指儿童害怕与亲人离别而引起的严重的焦虑反映。 女孩多见。 (二)恐怖性焦虑障碍 (phobic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指起病于相应发育阶段儿童而与发育阶段不相适应的持久或反复出现的恐怖情绪。 多见于女孩。 (三)社交性焦虑障碍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fo childhood) 指发生于6岁前,对陌生人的警惕达到不寻常的程度,伴有社会功能损害。 女孩多见。 (四)儿童广泛性焦虑障碍 1、焦虑体验 2、不安行为 3、躯体症状 (五)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 (六)儿童强迫症 第三节 社会功能障碍 一、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sm) 指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保持沉默不语,而在另一些场合说话正常。 女孩多见,常起病于3~5岁。 二、童年依恋障碍 依恋(attachment)是一个个体与另一个各体形成强烈情感联系的一种情绪,对一个稳定的对象(通常是母亲)的稳定的依恋对婴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将来社交关系的原型。 幼儿的依恋行为主要表现为: 哭、笑、喊叫、抓握、吸吮、躯体依偎和跟随等。 反应性依恋障碍 分为两种 表现形式 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三、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 1、概念 指以行为障碍为主,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全面受损的早发性心理发育障碍。 起病于3岁以前,以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和局限重复的行为为主要特征。 2、病因 (1)遗传因素 (2)神经生物学因素 (3)神经生化改变 3、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2)语言发育障碍 (3)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固定生活模式) (4)注意力分散、多动 (5)其他:如相当程度的智力障碍等。感知障碍,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 3、治疗 (1)抗精神病药物、中枢兴奋剂等;如氟哌啶醇 (2)行为疗法,如阳性强化法,模仿法、感染影响等。 (3)社会技能训练等。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早期开始。语言发育最佳年龄是2~4岁,如果错过此期,训练将事倍功半;②必须针对患儿的特点采用特定的教育和训练方式,使其治疗具有个别化、针对性;③对孤独症的教育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