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尿酸血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尿酸性肾石症 约10%-25%的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成泥沙样,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常表现为腰痛和血尿; 急性梗阻时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发热、少尿、无尿、肾积水、血肌酐升高等; 慢性梗阻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实质萎缩,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尿酸排泄 mg/(kg·h) 尿酸清除率 ml/min 分型诊断 分型比例 <0.48 <6.2 尿酸排泄不良型 90% >0.51 ≥6.2 尿酸生成过多型 5-10% >0.51 <6.2 混合型 5%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 男:血尿酸>420μmol/L(7mg/dL) 女:血尿酸>360μmol/L(6mg/dL) (绝经后的女性与男性血尿酸水平相当) HUA的诊断标准 HUA的分型诊断 (注:尿酸清除率Cua=尿尿酸*每分钟尿量/SUA) 多基因遗传变异,以肾小管排泄尿酸减少为主(肾小管尿酸分泌功能障碍) 急慢性肾病(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 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利尿剂,环孢素(抑制排泄)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酮症,乳酸中毒(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尿酸分泌) 遗传性嘌呤代谢酶缺陷 高嘌呤饮食 骨髓和淋巴增殖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放疗(核酸分解代谢异常增强) 排泄减少(90%) 产生过多(10%) 混合性机制: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果糖-1-磷酸醛缩酶缺乏、饮酒、休克。 控制目标: 血尿酸 360μmol/L 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血尿酸 300μmol/L 治疗起点: 血尿酸 420μmol/L(男性) 血尿酸 360μmol/L(女性) 防治目的: 1.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 2.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 3.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生活方式指导 适当碱化尿液 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疾病 降尿酸药物治疗 生活指导 生活方式改变:健康饮食(低嘌呤食物为主)、限制烟酒、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等 改变生活方式同时也利于对伴发症(例如冠心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的管理。 分析显示: 即使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也只能降低10%~18%的SUA 或使SUA降低60~90μmol/L 鼓励食用:蔬菜;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鸡蛋 限制食用:牛肉、羊肉、猪肉、富含嘌呤的海鲜;调味糖、甜点、调味盐(酱油和调味汁);红酒、果酒 避免食用:果糖饮料;动物内脏;黄酒、啤酒、白酒 适当碱化尿液 当尿pH 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尿pH 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排出,但尿pH7.0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类结石。因此碱化尿液过程中要检测尿pH。 常用药物:碳酸氢钠或枸橼酸氢钾钠。 口服碳酸氢钠(小苏打):1g,tid。 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该药不能用于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患者,或当绝对禁用氯化钠时不能使用。枸橼酸氢钾钠也禁用于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碱代谢)或慢性泌尿道尿素分解菌感染。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肥胖、MS、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或卒中、慢性肾病等。 达格列净、卡格列净、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降糖、调脂、降压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尿酸作用,建议可按患者病情适当选用。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别嘌呤醇 非布司他 托匹司他 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苯溴马隆 联合治疗 降尿酸药应持续使用 结构和嘌呤类似(非选择性抑制酶活性)→ 影响其他嘌呤及嘧啶代谢→ 导致不良反应较多,毒副作用比较大(可能出现发热、皮疹、脱发、肾损害以及致命的过敏性肝坏死。约有2%的病人不良反应严重,这其中的20%甚至死亡) 只抑制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XO) → 需重复大剂量给药维持较高的药物水平→ 导致药物蓄积, 从而产生药物毒性。 规格(100mg) 起始剂量≤100mg/d,中、重度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起始剂量≤ 50mg/d 每周可递增50~100mg,一日最大量≤ 600mg 该药可导致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多行红斑性药疹、药物超敏综合征,严重可导致死亡,建议一旦出现皮疹立即停用 新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对黄嘌呤氧化酶(XO)高度选择性抑制→ 不影响其它嘌呤、嘧啶合成和代谢→ 不良反应 ↓ 同时抑制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XO)→ 高效抑制,具有强力降低尿酸的作用;小剂量即可发挥较高活性,相对安全→ 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安全有效,无需调整剂量,且耐受性良好,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减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严重皮疹及关节疼痛 推荐起始剂量20~40?mg/d,如果2~4周后血尿酸没有达标,剂量递增20?mg/d,最大剂量80?mg/d。 不影响嘌呤和嘧啶的正常代谢;49%通过肾脏排泄,45%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