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瘟病菌中3个假定ARF蛋白的功能分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PAGE 10
1 前言
稻瘟病是稻类作物世界性真菌病害,给全世界的水稻带来了毁灭性的威胁, 它在全球 80 余个国家发生,也是我国南北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稻 瘟病具有传播快、发生范围广、暴发频率高、灾变严重等特点,流行年份,重病 地区一般减产 10-20%,重的达 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而且还导致 稻米品质的下降[1]。
引起稻瘟病的病原是稻瘟病菌,稻瘟病菌作为一种典型的丝状子囊菌,易于 开展遗传分析,在生长发育和侵染致病机制方面有诸多特点,也被作为研究丝状 真菌生长发育和侵染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式生物。该菌的生活史包括有性和无性两 个阶段,有性世代为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 世代为 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称为灰梨孢(=Pyricularia oryzae Cav,称 稻梨孢),属于半知菌亚门。除了能危害水稻,它还能侵染大麦、小麦、粟等禾 本科植物等[2,3]。
在自然界中,稻瘟病菌侵染寄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接触,侵入,扩展 等过程。首先,分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着落在寄主植物表面,依靠顶端的胶状 物紧粘在植物表面,在有水膜或适宜的条件下,迅速萌发,并形成芽管,芽管继 续分化,顶端勾状体形成并膨大形成附着胞[4,5];然后,附着胞会发生黑色素化, 在其基础部产生侵入栓,并穿破植物的角质层,在被侵染的细胞中,产生大量的 菌丝体,在植物细胞内和细胞间延伸,最后出现病斑。完成侵染之后,稻瘟病菌 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梗,从气孔或者直接穿透表皮伸入空气,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 形成新的分生孢子,这些新的分生孢子在成熟后又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通过空 气再次扩散到其它寄主的表皮上从而形成重复侵染。此外,稻瘟病菌还能从水稻 的根部侵染,研究发现,稻瘟病菌能在禾谷类作物如大麦、小麦等的根部产生土 传病原真菌根部侵染的病斑[6],与叶片侵染不同,根部侵染的机理是不一样的。 侵染根部时,分生孢子和菌丝在侵染后不产生附着胞,只在侵染点上通过菌丝的 肿胀,形成类似侵染栓的菌丝,直接穿透细胞而完成侵染[7]。
ARF 家族与功能
G 蛋白与小 G 蛋白
G 蛋白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个 GTP 结合蛋白家族,根据它分子量
的大小,可以将 G 蛋白分为小 G 蛋白(small GTPases)、异三聚体 G 蛋白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和其它几种特殊的 G 蛋白[8]。现在研究最多是小 G 蛋白,小 G 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一般在 21 到 30KD 之间,所有的小 G 蛋白都隶属 于 Ras 超家族。在 Ras 超家族中有超过 100 多种蛋白[9],根据它们的结构,氨基 酸顺序和功能,Ras 超家族可以再分为五个家族,包括了 Ras、Rho、Rab、Arf 和 Ran[10,11]。在真核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小 G 蛋白非常保守,在生物的生理过程 中,它们是重要的分子开关,参与了细胞内重要的调节过程,其中 Ras 家族调节 细胞的分化过程[12],Rho 家族调节肌动蛋白的重组过程,参与了 MAPK 激酶的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13],Rab 家族在膜转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4],Ran 在核孔位置 调控着蛋白和 RNA 分子的运输过程[15]。
ARF 的分类
ADP 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 是小 G 蛋白 Ras 超家族 的成员,它的大小为 21-kDa 左右,是一类 GTP 结合蛋白[16]。ARF 普遍存在于 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如酵母、果蝇、拟南芥、人类等等,其结构和功能在进化过 程中高度保守。
人们最初是通过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认识 ARF 的。20 世纪 80 年代, 人们发现真核细胞内的一些因子可以增强霍乱毒素 Gs 蛋白 α 亚基的 ADP 核糖 基化作用。1984 年,Kahn 等人首先纯化出这种蛋白,并且,将其命名为 ADP 核糖基化因子或 ARF[17]。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 ARF 的认识越来越多。
在哺乳动物中,有 6 种 ARF 蛋白,根据其分子量大小,氨基酸序列,基因 结构和系统学分析,可以将 ARF 分为 3 类,第一类,包括了 ARF1、ARF2、ARF3; 第二类,包括 ARF4、ARF5;第 3 类,只有 ARF6[18]。第一类的 ARF 是研究的 最多的,它们是高尔基复合体相关的 GTP 酶,调节囊泡的形成,各由 181 个氨 基酸组成,之间的相似度大于 96%,基因组的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都是由 3 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化学法制备掺镁羟基磷灰石的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沉积CuInSe2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光伏性能研究-材料学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法直接制备纳米多孔铜结构研究-机械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测井检测监控系统的研究及实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脱木素体系介体紫脲酸与木素模型物的反应研究-制浆造纸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脱盐法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特性影响与机理研究-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转盘处理有机废水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环境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阳极共沉积制备锰氧化物基复合电极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应用化学专业论文.docx
- 电化学阴阳极同时氧化降解苯甲酸的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登封市农村少林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