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解读.ppt

1950年埃及描述了该病的生态学特征。 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 传染源主要是鸟类,如乌鸦、家雀、知更鸟、杜鹃、海鸥等 蚊子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以库蚊为主。 1957年以色列发生了暴发流行,被认为是引起老年人严重的脑膜脑炎的原因。 1994年以来,相继在罗马尼亚、摩洛哥、突尼斯、意大利、俄罗斯、美国、以色列、法国、加拿大等地爆发。 美国:自1999年8月发现首例病人,截至到2005年累计共有19655人感染,死亡782人。2012年, 一千余宗感染病例,41人死亡。 鉴别诊断(西尼罗热) * 潜伏期一般为3~12天。 约80%的人没有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1/3以上的病人发热可达到38.3-40℃。伴有寒战、周身不适、头痛、背痛、关节痛、肌肉痛。 常有颜面红晕、结膜充血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半数病人皮肤有斑丘疹或白色玫瑰样皮疹,尤其儿童常见。 50%病人有肝脏肿大,10%有脾脏肿大。 重症病人偶见心肌炎、胰腺炎和肝炎,部分病人还可出现严重的眼痛、结膜水肿、充血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自限性,约一周恢复。 鉴别诊断(西尼罗热) *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有3种传播类型:丛林型、媒介型和城市型。 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 埃及伊蚊是城市型黄热唯一传播媒介。 1987~1991年间,黄热病在尼日利亚流行,几十万人受到感染。 非洲和南美流行较为严重,全球44个国家为黄热病的流行区,其中非洲占33个国家。 鉴别诊断(黄热病) * 潜伏期为3~6日。 感染后出现临床疾病的约占5-20%,仅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 急性起病,发热39-40℃,寒战,剧烈头痛、背痛、广泛性肌肉痛,结膜和面部充血,鼻出血和恶心呕吐,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小便色深,可有蛋白尿。症状持续3-5天。 约15-25%患者症状缓解 12-24h后,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重新出现,频繁呕吐,上腹痛,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出血倾向,瘀点,瘀斑,鼻衄,粘膜,牙龈广泛性出血,甚至可以出现大出血,肾损害。持续3-8天内后渐入恢复期。 鉴别诊断(黄热病) * (一)一般治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支持。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二)对症治疗。   1.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儿童用法为10-1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并发Reye综合征。   2.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次,儿童5-10mg/kg/次,每日3次。   3.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滴眼,每日4次。 六、治疗 * (三)中医药治疗。 (四)其他。?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定期产检,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六、治疗 * 综合评价住院患者病情转归情况以决定出院时间。建议出院时应符合以下条件:   1.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血液核酸连续检测2次阴性(间隔24小时以上);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者,病程不少于10天。 七、出院标准 *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10天以上,4周内避免献血,2-3个月内如发生性行为应使用安全套。 八、预防 * 谢 谢! *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 概 述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 一、病原学 * * 1.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二)流行病学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