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氢化法制作奈米裂隙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技术应用.PDF

金属氢化法制作奈米裂隙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技术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氢化法制作奈米裂隙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技术应用.PDF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金屬氫化法製作奈米裂隙─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技術應 用(第 3年) 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7-2221-E-009-016-MY3 執 行 期 間 :99年08月01日至 100年07月31日 執 行 單 位 :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潘扶民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孫德翰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鄭心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魏振洋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黃建融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余東原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蔡志豪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0月 25 日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金屬氫化法製作奈米裂隙-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技術應用 計畫編號: NSC 97-2221-E-009-016-MY3 執行期限:97 年 08 月 01日至 100 年 07 月 31日 主持人:潘扶民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計畫參與人員:蔡志豪,黃建融,陳冠榮,鄒泰銓,魏振洋,鄭心怡 一、中文摘要 質。在熱退火製程中,白金 基材 ,金屬鈀與 本研究提出鈀金屬氫化法 (Palladium 氧化鈀 三者晶格常數的 差異,導致鈀薄膜選 Hydrogenation) 來加以製作奈米級裂隙 擇性地在一般基材上氧化 ,形成粗糙的氧化 (Nanogap) ,此製程擁有簡易、高操控性與可 鈀 ,但在白金上則無法形成完整氧化鈀薄 控制尺寸大小等特色。藉由實驗結果與理論 膜 。我們對鈀 金屬奈米裂縫進行熱退火處 分析來深入研究表面傳導電子發射源(Surface 理,探討退火溫度與場發射性質的關係,發 Conduction Electron Emission, SCE)之場發射 現驅動電壓隨著退火溫度升高而減小。經過 特性、效率及其穩定性測試。 550 oC 退火的表面傳導電子發射元件,其驅 為了在 SCE結構中獲得較小裂隙寬度, 動電壓由 110 V降低為 40 V ,並且場發射效 本研究利用有限元素分析探討在不同Pt/Ti電 率在閘極電壓為40 V時即可到達 2% 。不僅 極厚度條件下, SCE 結構內之應力分布情 驅動 SCE 元件的閘極電壓以及陽極電壓達到 形,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最佳化之SCE結構 有效的下降,效率更優於傳統平面式 SCE電 之 Pt/Ti電極厚度為 20 nm ,其奈米裂隙寬度 子源(~1.03 %) 。 可小於 18 nm ,並具有較佳之場發射特性,如 關鍵詞:鈀,氧化鈀,氫化鈀,相轉換 ,奈 較高的場發射電流與較低的啟始電壓。此 米裂隙,表面傳導電子,場發射 ,選擇性氧 外,利用聚焦離子束法(Focused Ion Beam, FIB) 化 。 製作具有平坦的陰極表面與平整的裂隙邊 緣,並將之與氫化SCE電子源進行場發射特 Abstract 性比較,結果顯示氫化SCE電子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