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讯素养与认知简报素材-新兴国小全球资讯网.DOC

中小学资讯素养与认知简报素材-新兴国小全球资讯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资讯素养与认知简报素材-新兴国小全球资讯网

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簡報素材 第一頁 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 第二頁 目錄 網路素養與認知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禮儀規範 第三章 網路交友 第四章 網路沉迷 第五章 網咖現象 第六章 網路霸凌 第七章 結 論 第三頁 壹、前言 二十世紀末網際網路興起,改變了人類的溝通與傳播方式。它的特色及便利性為生活帶來諸多好處,卻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但,歸根究柢,它不過是一種工具,造成這些正面或負面影響的是敲鍵盤、點擊滑鼠的使用者。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高科技野蠻人」,在踏上資訊高速公路、猛敲鍵盤之際,實有停下來檢視自己的網路素養及網路禮儀之必要。培養適當的網路使用習慣,並善用網路的優點,避免或降低其帶來的負面衝擊。 第四頁 貳、什麼是禮儀規範 網路禮儀就是網路世界中的禮儀規範,主要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使用者彼此間的互動禮儀。 什麼是規範 規範的種類 網路技術、使用規範 網路社會規範 第五頁 参、網路交友 何謂網路交友 網際網路的「無國界」特性,不論是藉由ICQ、MSN、聊天室、BBS、或是E-mail,隨時隨地都可以讓我們和世界各地的人聊天,結交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網路交友的隱憂 網路上的溝通使得原本因陌生而產生的尷尬幾乎消失,也因訊息快速的傳遞縮短了有形、無形的距離。因此很容易沉迷其中,投注越多精力在網路交友上的人,他們與現實生活往往都有逐漸脫軌的現象。 第六頁 網路交友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 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疏離。 網路色情氾濫。 網路犯罪。 網際網路的「代溝 在青少年的網路世界裡充斥著許 多所謂的網路語言,有很多家長 與教師都反應孩子把網路語言寫 進作文,或是作為日常生活用語 ,使得他們與孩子之間形成代溝。 安全的網路交友 對於個人資料的登錄要十分小心謹慎 。 避免單獨的邀約:儘量避免進入聊天室與陌生人一對一聊天, 並且對於聊天室的選擇最好經過父母與師長的同意 第七頁 肆、網路沉迷 變動快速的現今社會與 跟不上時代的大腦衝突 大腦運作影響生存 網路沉癮者的理性 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 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 如何判斷是否網路沉癮 衝突 生存 理性 自我實現 第八頁 大腦運作影響生存 大腦中的邊緣系統決定動機,前腦決定策略 前腦 邊緣系統 決定 策略 啟動 需求 獲得的滿足與快樂 第九頁 伍、網咖現象 網路咖啡」,就是俗稱的「網咖」。在國外通常被稱為Internet Caf?、Cyber Caf?或是Net Caf?;在中國大陸地區,則被叫作「網吧」。 行政院資訊休閒服務業輔導管理措施(90年4月16日核定) 89.02.03 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 91.04.25 台北市資訊休閒服務業管理自治條例 第十頁 網咖的興起 網咖在台灣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萌芽期-網咖數量不多、尚未成為經濟或社會方面的顯著議題 發展期-網咖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社會問題,引發各界討論聲浪 成熟期-青少年族群成網咖消費主力,更是最普遍的休閒活動場所 成年期-青少年族群成網咖消費主力,更是最普遍的休閒活動場所 第十一頁 網咖所提供的服務 「社區資訊中心」 吸收新知的方便管道 「電腦中介傳播」的交友機制 網路遊戲中得到的附加價值,是吸引玩家的魅力所在。 第十二頁 網咖的正面形象 帶動ISP與軟硬體設備業 便捷的資訊社會 數位學習 第十三頁 網咖的負面形象 成天逗留在網咖 中輟潮 賭博 聚集滋事 恐嚇勒索 性犯罪與援助交際 網咖症候群 第十四頁 陸、網路霸凌 現今因為電腦網路與通訊科技的普及,使霸凌行為透過這些媒介,例如電子郵件、網路貼文、手機簡訊等方式,在校園環境中蔓延。這種透過現代網路科技而進化的霸凌行為即稱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又稱「電子霸凌」、「簡訊霸凌」、「數位霸凌」或「線上霸凌」。 第十五頁 常見網路霸凌行為 我國刑法明訂條文禁止誹謗與公然侮辱等妨害名譽等行為,而網路也屬於公開的空間, 適用這些法律,也就是在網路上公然散播不實言論而造成他人傷害則很有可能觸法。 網路文字 有歧視意味的笑話與殘酷嚴厲的批評。由於青少年對於外表的重視,使其特別容易被他人言語行為影響,且可能導致負面的心理發展。 圖像騷擾 個人私密照被公開流傳,含有性暗示的圖片,或經過移花接木的不實剪接照片等。 個人訊息 恐嚇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等可直接傳送至被害對象身邊的騷擾方式。 第十六頁 為什麼資訊需要驗證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獲得資訊的主要管道之一。根據行政院研考會98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顯示,12歲以上的網路使用者,已有88%的人會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