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形容词谓语句的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日语的形容词谓语句的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语的形容词谓语句的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27卷第6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Vo1.27,No.6 2016年 11月 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 NOV.2016 日语的形容词谓语句的句法结构 — —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许 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广州 510420) 摘 要:日语的形容词谓语句的句法结构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关于句法结构分析的原型范畴理论结合典 型事件模型进行梳理 ,据此可以依次整理出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各个成员和话者的认知视野变化的关系。其中, 形容词谓语始终位于话者视野的中心焦点区域 ,话者的视野扩大至重点注意区时产生了原型 “Ac耋形容词”,话 者清晰地描述重点注意区域内的各要素时产生了典型成员 “Ae对象/局部主 形容词”,当话者视野最大化 至可见的最大范围时,产生了非典型成员 “两者之间的比较句”,以及边缘成员 “三者以上的比较句”和 “形容词 谓语句的疑问词疑问句及其答句”。 关键词:形容词谓语句;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典型事件模型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6)06—0120一O6 一 、 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逐步形成了句法,在不同的语言社 团中人们对相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和认识能力,映射的结构和程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同一基本 事件,在不同语言中能映射出相同的或不同的句法结构,这就形成了相同或不同的语法形式。原型范畴理 论结合Langacker的典型事件模型可以更为有效地圆满地解释语言的句法结构 (王寅、李弘,2003) ,Ft语 的形容词谓语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日本人对于事物独特的感知方式和认知模式,本文以下尝试从认知语 言学的角度,结合原型范畴理论和Langacker(2000) 的典型事件模型探讨 日语中形容词谓语句的句法结 构,本文探讨的形容词谓语句包括 日语的形容词谓语和形容动词谓语,如无特殊注明文中例句均引自国内 最常见的教材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 日本语》(唐磊,等,2005:114—153)。 二、形容词谓语句的原型 崔希亮(2002)指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类当中有一个最典型的成员,是这个类的原型,该类中的 其他成员与原型相似性或多或少。认知语言学者 Langacker(2000)认为句法结构是来 自概念化了的典型 事件模型,并且将这种原型形象地解释为下图l③。相当与一个人V向前方注视时会存在个视野MF,就是 收稿 日期:2015-09—22 作者简介 :许贞(1973一),女,福建晋江人,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日语语言学。 第27卷第6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121 可见的最大范围,视野中有个重点注意区OS,而注意的焦点位于中心区F。 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而范 图1 典型事件模型 畴化通常以典型为基础 (文旭,2002)。本文认为形容词谓语句 “AIJ:形容匍”为其最基础的原型,其他形容词谓语句都以其为基 础,与其具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例如: (1)二 挡茶e热0 亨。/这杯茶烫。 (2)日本 食 物c挡 L 亨。/日本的食物好 吃。 (3)眼c速加,) 亨。/(以前)车站很远。 (4)奈 良e土静加 寸。/奈 良很安静。 MF=MaximalField;V=Viewer (5)森芑允c|=元氮 寸。/2很精神。 OS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