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学生之背景与休闲动机之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专学生之背景与休闲动机之研究

休閒理論報告 篇名:大專學生之背景與 休閒動機之研究 指導老師:?黃有傑 休閒系 碩一A 學 生:蔡定昌 學 號一、期刊內容 期刊名稱:大專學生之背景與休閒動機之研究 出處:洪升呈 (2010)。 運動休閒餐旅研究:品度股份有公司發行 ,5(2),86-106。 關鍵字:休閒動機、刺激逃避、勝任熟練、智力 發展、社交技巧。 研究假設:如果能夠瞭解休閒動機的基本原理將有助於在實證應用上,對研究群體從事休閒行為的傾向,有更進一步之認知,以便提出最適合的休閒計畫。 研究目的: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大專學生休閒動機的差異情形。 研究貢獻:透過問卷調查分析大學生背景對休閒需求,以了解不同背景變項學生的休閒動機。 二、核心理論基礎 Dattilo and Murphy(1991)把休閒動機分為休閒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休閒內在動機是引領個體休閒行為並從中獲益的基本要素,內在動機係指驅使個體行為發生內在心理需求或渴望,純粹為了自己或自己內心舒服愉悅;外在動機則指外在的情境刺激,是為外在因素或他人而為的屬性。 一、 休閒動機的意義 動機(Motivation)是控制人類行為的內在力量,也就是發自個人內在的驅力,促使人們去完成標的過程。 一、生理性動機 飢餓驅力、渴驅力、性欲驅力、母性驅 力、疼痛驅力等原始動機。 二、心理性動機 就是非生理變化為基礎的動機。也可稱 社會動機。追求社會目標滿足個體的 心理需求。多經學習而獲得。 有工作、交往、成就、成長、親合等動機。 Beard and Ragheb 的休閒動機理論 針對16歲以上學生與社會人士提出四個休閒動機-知性的需求、社會性的需求、成就性的需求、避免刺激的需求。 知性的需求: 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新領域的知識, 滿足好奇心為主。 社會性的需求: 建立人際關係,對所屬的團體擁有歸屬感,並且得到同儕的認同為主。 4. 成就性的需求: 挑戰與競爭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可以視 為一種向自我挑戰所赫德的產物,在參與 運動的過程中,增進從事該項運動應具備的技巧和能力。 5. 避免刺激的需求: 解除壓力獲得紓壓。目的要達到良好的人際關係或是工作的要求所做的一種調劑方式。 Caldwell and Smith(1995)亦提出休閒參與過程中個人的勝任感與獲得社會團體認同是影響青少年認同的主要原因。顯見「休閒」在學子之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也是擴展人際關係、發展社會化與培養社交技巧的重要機會。 三、研究架構 四、文獻評論 研究目地:不同背景變項大專學生休閒動機沒有顯著差異情形。 文獻回顧: 「Bammel andBurrus-Bammel 認為休閒活動參與者可以透過休閒參與的經驗中獲得不同效益,包括: (一)生理效益(physiological) (二)心理效益(psychological) (三)社交效益(social) (四)放鬆效益(relaxation) (五)教育效益(educational) (六)美學效益(aesthetic)(引自涂淑芳譯,1996) 裡面沒有提到教育與美學效益,根本文無關。 研究方法:蒐集資料中,沒有提到如何取樣的,但有效問卷為,樣本數很大,可信度高。 研究貢獻: (一)結論雖然有提到,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專學生在休閒參與的動機上有差異存在,這也表示部分學生的休閒參與有提升與改進之空間,但沒有具體說明如何提升。 感謝聆聽 * * 社交技巧 刺激逃避 勝任熟練 智力發展 1.性別 2.學制 3.年級 4.學院 5.住宿情形 6.參與社團 7.運動次數 8.休閒夥伴 9.休閒金額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