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之认识
中藥學之認識
藥學系 梁文俐助理教授
中藥
中藥學古稱本草學
取自天然界之資源
包含動物 、植物及礦物
動物 龜板、鹿角、水蛭、虎骨- …
五靈脂、地龍…
植物-蘆薈、人參、黃連、當歸 …
礦物 -雄黃、硃砂、鉛丹、芒硝…
伏龍肝 (灶心土)
中醫藥歷史演進
黃河流域 (黃河文化 ):
屬氣候變化激烈之草原地帶 ,天然醫藥
原料出產不豐富 ,而以刺激手腳之針灸
療法較為發達,黃帝內經 成立時間約漢
武帝前後由素問、靈樞二部書聚集而成,
本書被稱為追求不老不死的中國最古之
基礎醫學書。
中醫藥歷史演進
長江流域(長江文化):
屬西部 山岳地帶及東部平地、農地,天
然資源豐富 ,人民生活安定向上,故無
不祈求不老長壽 ,神農本草經成立於後
漢時,為中國最古的本草書,由張仲景
及華陀編著。
中醫藥歷史演進
珠江流域(江南文化):
屬土地肥沃,草木豐富 ,高溫多濕 ,為
流行病容易發生之地,後漢時張仲景收
集各地之處方,加以檢討編成傷寒雜病
論 ,為中國醫學之湯液分野的最古文獻,
後代將本書分成傷寒論和金匱藥略 。
常用本草書籍
神農本草經(4卷)(25~220) 〈365 〉
神農本草經 陶弘景校定
神農本草經集注(500) 〈730 〉
推測由張仲景及華陀編著
藥物分成上品藥、中品藥、下品藥
上品藥:人參、甘草、胡麻、茯苓、杜仲、枸杞
等120種
中品藥 :芍藥、黃芩、龍眼、當歸、枳實、犀角
等120種
下品藥附子、半夏、大黃、杏仁、桔梗等: 125種
常用本草書籍
神農本草經集注
陶弘景於校正神農本草經後數年編注
每藥均加註解稱之為陶注
在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再增加
365種 (名醫別錄 ) 。
常用本草書籍
(唐 )新修本草―圖經、藥圖
又名唐本草
為中國第一部國家藥典
唐高宗時由李勣撰
分成本草、藥圖、圖經三部份
詳細介紹性味、產地、效用等
常用本草書籍
(宋開寶新詳定本草) (973)
開寶重定本草 (974) 〈984 〉
嘉祐補注本草 (1061) 〈1084 〉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1107) 〈1744 〉
經史證類大觀本草(1108)
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1116)
(南宋)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1159)
常用本草書籍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簡稱證類本草
宋朝唐慎微撰
主要闡述藥物的主治、歸經、製藥法等,
並附有藥圖
每藥附有單方共3000 多方
常用本草書籍
本草綱目(1590) 〈1898 〉
明朝李時珍撰
闡發藥物之性味 、主治、用藥法則、產地、
形態、採集、炮製、方劑配伍等,並附有
藥圖
附方有 10000萬餘條
本草之性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生活周刊2018-030科学发文证实高纤维.DOC
- 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生活周刊2018-08-20路边的野花再也不能采了.DOC
- 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生活周刊2018-09-17七位科学家因何摘得未来.DOC
- 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生活周刊2018-10-15眺望硅基生命2018年诺.DOC
- 中国海洋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湖南农业大学学报.PDF
- 中国涂装网金属件涂装前纳米级转化膜处理工艺技术0引言在涂装.DOC
- 中国电源学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磁性元器件与电源数字电子刊.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包头师范学院.PPT
- 中国盲蜍名-MuseuNacional-UFRJ.PDF
- 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水土保持通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