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docVIP

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 邹志慧,余加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007BB5282)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007BB5282)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O772363)and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Chongqing (2007BB5282) 作者简介:邹志慧,男,江西省临川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生儿感染方面的研究。电话:E-mail:zzh975613@ 通信作者:余加林,电话:(0233531,E-mail:yujialin486@ 收稿日期:2008-12-26;修回日期:2009-02-15 摘 要: 目的 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膜(biofilm,BF)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 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O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采用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干预条件下BF的细菌的死亡率。 结果 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在以不含纳米银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纳米银离子含量、作用时间对BF的细菌死亡率均有明显影响(F值分别为84.62, 85.67,P 0.01);不同时间点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的BF细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2种材料上BF的细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0、0.05%、0.1%)材料上的BF,其第1、2、3天细菌死亡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第0.5、5天的细菌死亡率(P0.05);含纳米银离子0.1%的材料上BF在作用的第2天其细菌死亡率最高[(88.53±1.88)%]。 结论 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BF内的细菌有明显杀灭作用。 关键词:细菌生物膜;纳米银离子;模型 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the role of bacterialcide mortality of P. aeruginosa in in vitro biofilms ZOU Zhi--hui, YU Jia--lin, LIU Guan-xin, LI Fang, LIN Li-hua, LIN Ya-yi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actericidal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 onAnalysis of the bacteria mortality of P. aeruginosa in an in vitro model of biofilm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 to the biofilm. Methods The ethylene-vinyl acetate (EVA) plastics inwith 0.01% or 0.05%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 in it were used as carriers for the bacteria adhesion, on which bacterial biofilm models in vitro were built by using shak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mei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