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炼油污水处理装置工艺介绍 工艺流程介绍 污水收集系统 炼油板块排放的污水分类。 化肥板块排放的污水分类。( 已停工)。 炼油污水分类:含油污水、含盐污水、含碱污水、生活污水(厂区)、含酚污水(指湿式氧化装置处理混合碱渣或环烷酸后排放的污水。)、假定净水(明渠来水、雨水)。 污水收集系统 污水输送方式 分质排放:含油、含盐、含碱、生活污水管道、假定净水(明渠 ) 、含酚污水管道 采用自流方式排放。 管理方式:主管道由排水车间负责管理,装置内的管道有各个车间负责。 进入污水处理场后含油、含盐、含碱污水重新回合。含酚污水进含酚污水罐。 污水收集系统 本厂收集系统的优缺点: 分质输送便于管理(易查找问题,如高浓度污水排放等。) 自流方式,从炼油装置至污水处理场,优点是节约电能。 缺点是管道泄漏不易察觉,处理漏点的成本高。 对清污分流管理不易,雨水易窜入污水中,造成水量大,超过处理负荷。 污水收集系统 经二路东侧、西侧,经四路东侧等明渠分别设有启闭机(闸板),和进入污水管网的管线和阀门。当来水超标或发生异常情况时,关闭启闭机,打开进污水管网的阀门。避免明渠水质冲击外排水质。 主要设计参数 1、设计规模: Q=1000m3/h。重新评估后实际处理量为500m3/h。 2、设计进出水水质 进水pH=6.0~9.0、CODcr ≤ 600mg/L(实际900mg/L。氨氮≤ 50mg/L、挥发酚≤ 120mg/L、硫化物≤ 30mg/L、油≤ 1000mg/L。 出水(排放)pH=6.0~9.0、CODcr ≤ 120mg/L、氨氮≤ 15mg/L、挥发酚≤ 0.5mg/L、硫化物≤ 1mg/L、油≤ 10mg/L。 工艺流程图(一) 预处理 工艺流程图(二) 二级生化、外排污水区域 平流隔油池 平流隔油池剖面图 平流隔油池 设计参数: 容积:250m3/间 水平流速:3.1mm/S 停留时间:2.7h 出口油含量:油≤ 120mg/L 平流隔油池 操作管理注意事项: 须及时收油、排油,油层不超过30mm。 定期排泥,采用的是排空的方法,周期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六个月。 早期的刮油机是刮油、刮泥机,底部刮泥,上部刮油,行程较长,设备易出故障。改造后只保留上部的刮油机。 设有盘管式加热器,使用蒸汽。实际运行中很少加热。 斜板隔油池 斜板隔油池的剖面图 罐中罐 A:进水口 B: 出水口C: 蒸汽管口D: 排泥口E: 溢流口Y: 排油口 罐中罐 内置旋流分离器,当高速液体通过旋流分离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油甩出,进入油鼎,通过排油管排出。 当液体充满内罐后,通过虹吸管排至外罐,避免密度小的油类被夹带出去。 定期进行排泥、排油操作。 具有污水调节功能,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罐中罐 实际使用情况 1、原设计提升泵带变频调节器,当来水量大时,变频增大,流量增大。当来水量大时,变频减小,管网压力、流速降低。(影响旋流分离器的除油效果。) 2、改进:变频器与液位的变化联锁,并在提升泵入口吸水井增加仪表调节阀。当来水量小时,仪表调节阀动作,逐渐增大,直至100%开启,向吸水井补水。反之调节阀关闭。 溶气浮选装置 浮选池剖面图 (蓝色为压缩空气管线,绿色为污水管线) 溶气浮选装置 实际使用情况 1、气泡颗粒小20~50微米。 2、释放器服务面积大,气泡行程长,有利于承托浮渣。 3、浮选池容积大,停留车间长,利于絮体沉降。 一级生化部分 采用合建式表面曝气池。 其污水处理机制为活性污泥法。 设计处理负荷0.4kgBOD5/ kg污泥·天。 共有8间池,处理量125m3/h ·间,回流比4:1,活性污泥浓度3-4g/L。 导流室下降速度:0.3mm/S,澄清区上升流速:0.27mm/S。 一级生化部分 实际使用情况 1、单间占地面积小,独立运行,开停自如。 2、缺点鲜明:易短流,不耐冲击。 表曝池剖面图 二级生化 采用分建式推流曝气池。 其污水处理机制为活性污泥法。 鼓曝池为6间,并联运行,总处理量为1000m3/h。 改进:为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将2间鼓曝池并联进水,不鼓风,进行缺氧生化处理。另4间进行鼓风好氧运行。即其中每2间并联后再组成串联运行。 二级生化 工艺流程 三级生化(A/O池) 利用氧化塘格成一个个廊道,采用串联(推流式)进水方式。 其污水处理机制为生物接触膜法。 每个廊道架设上下两层框架,内置一束束弹性填料。每个廊道设5根曝气软管。 设有两台回流泵,一旦出水超标或pH偏低,则将污水回流至前部(前段)。 三级生化(A/O池) 实际使用情况 1、原设计为去除氨氮为主,相隔廊道采用好氧、缺氧曝气方式。实际上由于风机选型偏大,风量过剩。即使采用变频器控制,也不能解决问题。只利用填料的发布情况实行局部好氧、缺氧运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