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与仙道论唐李复言所着及芥川龙之介1920演绎的同名〈杜子春.DOC

世情与仙道论唐李复言所着及芥川龙之介1920演绎的同名〈杜子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情与仙道论唐李复言所着及芥川龙之介1920演绎的同名〈杜子春

仙道與人道──論唐人李復言所著及日人芥川龍之介演繹的同名〈杜子春〉 本文所用〈杜子春〉文本有二,第一,題名唐人李復言所著,收錄於陳萬益等編:《歷代短篇小說選》(台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2月。)第二,日人芥川龍之介所著,收錄於葉笛譯:《羅生門》小說集(台北,大林出版社,民 本文所用〈杜子春〉文本有二,第一,題名唐人李復言所著,收錄於陳萬益等編:《歷代短篇小說選》(台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2月。)第二,日人芥川龍之介所著,收錄於葉笛譯:《羅生門》小說集(台北,大林出版社,民67年3月1日。) 一、前言 〈杜子春〉,舊題唐人李復言所著,至宋有話本〈杜子春三入長安〉,二者故事旨趣大抵不異。至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892 – 1927)又取同一故事題材改寫,仍名〈杜子春〉,雖是同一個故事,但情節隨著推展中漸生歧異,但最後的結局同樣是杜子春求道未果,然相同的結果呈現出的情態卻是大不相同。那麼原本〈杜子春〉即是一杜子春求仙終而未成的故事,何以芥川改寫過後仍是「杜子春求仙終而未成」呢?其實從相同結局而李復言的杜子春「歎恨而歸」,芥川的杜子春「高興自己沒有變成仙人」,就可以明顯看出對同一題材、同樣的故事大體結構,二位作者分別採取不同的主題意識來加以處理、詮釋、表述。兩相比較之下,當更能深入挖掘作者對同一主題所持的不同觀點,及不同的故事內蘊。 二、泛論「杜子春求道」主題 從整個故事的情節結構來看,杜子春窮困而三遇老人,至入山求道,至歷盡各種幻境,終而破滅,整個故事自始至終即是一連串「試煉」的過程,這是偏屬情節結構視野的主題。杜子春接受試煉的目的乃在「成仙」,於是帶出了「生命超昇」的問題,其實「試煉」本身就常帶有哲學命題,尤其本杜子春求道的故事直接切到凡身與永生的轉換上,原本就是一個生命哲學的主題。而成仙能不能果,試煉能不能通過,最後的、最難的關鍵即在能不能通過「情」的考驗,固守丹爐的杜子春能忍情而不動、不言,即能九轉丹成、服食飛仙,這是故事所蘊藏的內部主題。故〈杜子春〉就故事題材來講,是一「試煉」主題;就故事內涵而言,其主題在「生命超昇」問題的探討;而生命從何超昇,試煉以何者為跨越、通過,此即「情」之為其內部關鍵主題。換言之,這是一場以成仙為目的,透過「情的反省」的試煉。以下略談此三層面主題。 (一)、試煉 人類的故事中充滿著各種試煉的主題,為成道而試煉、為證明情感而試煉、為顯揚才能而試煉、為追求意義而試煉,不一而足。「試煉」即會帶來轉換,重大的試煉且能改變生命的內涵;小規模的試煉,也能轉變人們的某些觀念。因此,試煉具有一種「梯崖式」的性格,跨此一步,不是上一階層,就是跌落仆倒。不同於「抉擇」,試煉不單從斷然的決定決定一切,試煉必有一「自我抉擇」的鬥爭過程,不但是「自我鬥爭」,也常常顯現在自我與外界的鬥爭上。也可以說,試煉即一所以達成抉擇的「內部鬥爭」(自我)過程。從宗教來看,證道的歷程、神的考驗、各種戒法等等,都是試煉的內容,這類的試煉是基於「信」,也就是信心,考驗著人們對道、對神的信念是否堅定完足。沒有信念,便不會接受試煉,或者被動地接受試煉而不能成功。不但成就大道如此,即使是內縮於個人修養、自我完成、自我實現的人格修煉,也必對「人格的高潔完整」或對「道德感」具有強烈的信念,因而能不斷地自我試煉,不休不息。往下一層,非形而上、非純然精神高度的,如法術、長生術等追求身體利益或財貨名聲等世間利益的,也必須對這些「術」等有著高度的,甚至絕對的相信,帶著「信仰」或「相信」往未知邁進,否則便難以通過試煉、考驗,而達到目的。是故,試煉是一種「目的性」的行為,也或多或少帶著一些「盲從性」。 但信仰、信念是僅只「一度」的,除了信仰、信念本身,便不再多些什麼;困頓於現象界、概念層次的「相信」卻必須由可見的,或至少是可知的事實為依,亦即有「相信」與「客觀事實」的「二度」相依。例如上帝的存在常可不落到「證明」的層次上談信仰,即便證明,也可以完成於極為主觀的心證、內證、自證上。科學的「相信」卻不能真正臻至信仰的層次,主觀的相信必須依存於客觀事實的證明或理則,則其試煉中「自證的信念」與「外境的認知」兩個度向相對重要,等量齊觀;甚至,是由外而內,依靠外證的推理成就內在的信心。這樣一來,「盲從性」雖然降低了,「自主性」卻也更難確立了。一度信仰則反,此是由迷轉悟的專一工夫,盲從性雖然很高,卻是以脫離盲從為目的的,不論是由不識道時強起求道、體道,或是對上帝的由信而解,都是如此。越強烈、深層的試煉越是如此,也需要更大的心力、心量,試煉的成果也常更純粹、堅固;二度或更散亂、淺層的人世間種種試煉,則不能純粹,也不能堅固。 杜子春的試煉分為兩個層次或階段,一是「棄名利」,一是「入仙道」。棄名利並非即能入仙道,僅僅是一個前提罷了,而這前提也不算容易達成。老人初始給財貨杜子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