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作者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 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 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 3.划块赏析 4.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文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最熟悉战争和了解战争的诗人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㈠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1.盛唐的边塞诗产生原因: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㈡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见文后注释1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天宝八载(749),他因有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适为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早年漫游燕赵,即有《塞上》、《塞下》、《蓟门五首》等作;作于开元二十六年之《燕歌行》最为脍炙人口旧史谓其“五十始为诗”,殆非事实高适诗反映生活面较宽,乐府、古风尤为擅长,颇为杜甫所推许殷璠评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严羽名其诗为“高达夫体”(《沧浪诗话》),说明其自有独特风格《新唐书》本传谓其“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所作诗当时就有入乐者薛用弱《集异记》记与王之涣、王昌龄旗亭赌唱之事,虽未可尽信,然当时伶人已大唱其诗者,当非诳语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8226;唐五代卷》 2.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朗读诗文,划分诗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