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ppt

分子生物学课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碳素生物循环 二 有机物质的分解 碳素循环 第二节 氮素生物循环 一 氮素循环 二 生物体有机氮的分解--氨化作用 (一) 蛋白质的氨化 (1)水解脱氨(产生氨、羟基酸、醇) 3 氨化蛋白质的微生物 (二)尿素和尿酸的氨化 2 尿素的水解 3 水解尿素的细菌 (三)几丁质的氨化 2 几丁质的氨化分解 三 无机氮间的转化 2 硝化作用的过程 (2) 硝酸形成阶段 3 硝化细菌的特性 4 硝化作用的农业和环境意义 (二)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2 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 3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素 4 反硝化作用对农业和生态的影响 (三) 生物固氮作用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2 固氮微生物 共生固氮微生物:微生物和植物形成共生体共生固氮。 单独生活不固氮。 联合固氮微生物:有些自生固氮微生物在特定的植物 根际环境中发展比非根际土壤中旺 盛,固氮微生物利用该处的能源生 活。被称为联合固氮。 3 生物固氮作用的机理 (2) 固 氮 酶 (3)催化反应的基本条件 (4)固氮作用的机理 第三节 物质循环和土壤肥力 一 有机质的C/N率对植物有效养分的影响 二 土壤因素对固氮作用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造成土壤和化肥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 向土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可阻止反硝化作用。 (2)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N2O + O3 NO NO + O3 NO2 + O2 O3阻挡紫外线,可防止对生物的伤害。 概念:微生物还原空气中的氮气(N2)为氨的过程 1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2 固氮微生物 3 生物固氮作用的机理 1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1)常温、常压,不消耗能源(与工业固氮比) (2)提高土壤的氮素养料 全球每年生物固定的N2达17500万吨。其中耕地土约4400万吨,超过每年施入土壤4000万吨的氮肥量 (3)不污染环境 (4)保证了生态平衡 § 固氮微生物都是原核微生物。能在实验室 培养58个属。 § 自生固氮微生物 § 共生固氮微生物 § 联合固氮微生物 自生固氮微生物:微生物单独生活固氮。 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 固氮菌属的圆褐固氮菌(A.chroococum) 固氮效率:10~15mg N/g 糖。 氮素不向外分泌存于胞内。 圆褐固氮菌图 固氮梭菌属的巴氏梭菌(C.pasteurianum) 是最先发现的自生固氮细菌(Winogradsky,1893) 固氮效率:6~8 mg N/g 糖。固氮产物向胞外分泌。可增多稻田氮素。 固氮蓝细菌 自生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 生固氮 弗兰克氏菌和非豆科 木本植物共生固氮。 红萍和鱼腥藻共生固 氮。 ◎雀稗——雀稗固氮菌(最先发现) ◎甘蔗——贝氏固氮菌 ◎玉米、小麦——固氮刚螺菌 ◎谷子——假单胞菌 (1) 固 氮 反 应 N2 + 8e + 8H+ + 16ATP 2NH3 + H2 + 16ADP + 16Pi 固氮酶 每还原1分子N2需8个H+, N2具三键,打开需很高的能量(16ATP)。 固氮酶催化下反应。 各种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性质基本相同。 固氮酶的两个组分: 钼铁蛋白 铁 蛋 白 催化N2的转变 传递电子 由4个亚单位组成 由2个亚单位组成 固氮酶的特性: ① 对氧气敏感,遇氧失活 ② 可互补 ③ 共同存在,结合起来固氮。 ④ 还原底物多样化 N2 NH3 N2O N2 + H2O C2H2 C2H4 2H+ H2 HCN CH4 + NH3 ① 需ATP、电子供体、电子载体 §电子供体:H2 §电子载体 ◎铁氧还蛋白(Fd) ◎黄素蛋白(Fld) ② 具有防氧保护机制 固氮酶对氧敏感。 固氮反应在氧压小于0.04%大气压或无氧环境进行。 原因: ◆氧气可氧化固氮作用中的电子载体; ◆氧气抑制固氮酶的活性,阻遏固氮基因表达。 +(防氧机制) + 好气性固氮菌 - +、- 兼厌气固氮菌 - - 厌气固氮菌 固氮(对O2的需要) 生长(对O2的需要) 氨效应:环境中的氨或固氮酶固定的氨如果不及时转化,超过一定浓度(3~5 mg 分子)对固氮作用起抑制效应,阻遏固氮基因的表达。 ③ 防止氨效应的发生 如自生固氮细菌: NH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