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
20古诗两首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 胜利小学 郭雪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学生自由发言)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课件出示李白素描图)
3.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步感知
1.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最后那个字怎么写呀?
明确:注意“陵”字正确书写,“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
3.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前往广陵。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
明确: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要读出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
4.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质疑探究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我们知道平面图的规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哪个同学能结合诗句说一说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
明确: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故人”是什么意思?在这指谁?从哪知道的?
明确:老朋友; 孟浩然;注释。
3.思考: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
学生:漂亮,绽放……百花盛开的三月,争奇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
教师总结: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一番景象。
4.老师请大家欣赏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小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5.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呢?诗中哪儿告诉我们?
明确:看朋友乘坐的那只船;从第三句可看出。
6.长江是当时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因为李白注意力和感情都集中在孟浩然身上,在他眼中就只有好友的孤帆。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7.“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明确: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8.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李白还在看什么?哪句诗告诉我们?“唯见”是什么意思?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这又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江水;“唯见长江天际流”;只看见;舍不得;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五、课堂小结
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作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去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福建高考化学卷及答案(新课标卷).docx VIP
- 小学生控笔训练.docx VIP
- 中级日语(N3)中常用的副词总结讲义--日语等级考试备战.docx VIP
- 2025年高中地理世界地理高考试题汇编.doc VIP
- 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持背景下循证教学的实施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pptx VIP
- 再审申请听证申请书范文.docx VIP
- 《综合英语I》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pdf VIP
- 渗透作用课件.ppt VIP
- 专题21 散文阅读(同步练习)(解析版)【中职专用】2024届高三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备考指南(湖南适用).docx VIP
- 2025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学习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