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外求印与当代篆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外求印与当代篆刻

印外求印與當代篆刻 印外求印與當代篆刻 Research between New Seal Calligraphy and Contemporary Seal-engraving 黃 惇 Huang Dun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摘要 每一種藝術都有支撐他的許多學問,說到篆刻,在治印之外,如古文字學、 書法,由於在治印時,被當作修養來觀照 ,於是成為“印外"必須具備的學問。 如何正確理解印外求印論的本質,如何使這一重要的印學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 以健康的發展,有三點值得關注: 一、如何將印外文字轉化為印內文字。 二、如何在運用印外文字時,不失去印味。 三、如何通過書法的認識,使印外文字的書法美轉化為篆刻家之個性風格。 印外求印是晚清以來推動篆刻藝術發展的重要美學觀 ,這一觀點在未來仍將 在篆刻史上發揮積極的作用。印內與印外的結合,需要繼續實踐,但二者的關係 不能顛倒,印內為體,印外為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同書法家之終身需要 臨摹碑帖,今日之篆刻家,在印外求印的道路上,也同樣需要象臨摹碑帖一樣, 時時回到印內來思考問題,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關鍵詞】印外求印、印內求印、漢印、古璽 303 現代書畫藝術風格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印外求印與當代篆刻 印內與印外的觀點出現得很遲,如果追根尋源,無非來自“汝果欲學詩,功 夫在詩外"的陸遊名句,於是就有了書內和書外,畫內和畫外的思維。每一種藝 術都有支撐他的許多學問,說到篆刻,在治印之外,如古文字學、書法,由於在 治印時,被當作修養來觀照,於是成為“印外"必須具備的學問。元代初年吾丘 衍著《學古篇》時,文人大都是不會動刀的,所以善長設計印稿的他,花了不少 筆墨來談“印外"的事,其中有一段,大約與清人提出的印外求印論頗為相似: 「二十五舉曰:『用崔子玉寫《張平子碑》 ,又漢器上並碑蓋、印章等字,最 1 為第一。 』」 漢器上字,即今人稱之為漢金文,《張平子碑》為漢碑,今已不存在,其風格 大約近於漢代繆篆,多近隸法,現存《漢三公山碑》和漢碑額上的篆書似之。如 果這些都是從印外文字對印內的獲取,那麼這是迄今可看到的最早的“印外求 印"論述。 清代中葉後,地下文物不斷出土,受清代樸學影響,文人彙集、考證金石文 字資料的風氣日漸盛行,篆刻家也得以大量接觸到古代文字的第一手資料,並將 從古文字金石資料中感受到的美,不斷地引進印章。這種不可遏制的潮流,促成 了“印外求印"論的出現。從清雍乾時浙派始,在丁敬、蔣仁等印款中,出現了 印外取字的論述。然而真正意義上開啟“印外求印論",並以此作為自己篆刻創 1 元.吾衍《學古編·三十五舉》。 304 印外求印與當代篆刻 作理念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